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请问传染吗

会员1141349 已回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请问传染吗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赵跃成 梨园屯卫生院 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自汗盗汗,便秘,胃痛
已帮助用户: 309943
指导意见:你好,对于这样的狭窄的问题考虑可能是发育不完善的结果,考虑可能会引起神经调节的问题,一般不会发生传染的
有用0
XYWY Pro 2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擅长:擅长妇科疾病的诊疗
已帮助用户: 93896

  为了阐明幽门狭窄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多年来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包括病理检查、动物模型的建立、胃肠激素的检测、病毒分离、遗传学研究等,但病因至今尚无定论。

  (一)遗传因素 在病因学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发病有明显的家族性,甚至一家中母亲和7个儿子同病,且在单卵双胎比双卵双胎多见。双亲有幽门狭窄史的子女发病率可高达6.9%。若母亲有此病史,则其子发病的概率为19%,其女为7%;父亲有此病史者,则分别为5.5%和2.4%。经过研究指出幽门狭窄的遗传机理是多基因性,既非隐性遗传亦非伴性遗传,而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性修饰多因子构成的定向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倾向受一定的环境因素而起作用,如社会阶层、饮食种类、各种季节等,发病以春秋季为高,但其相关因素不明。常见于高体重的男婴,但与胎龄的长短无关。

  (二)神经功能 主要从事幽门肠肌层神经丛的研究者,发现神经节细胞直至生后2~4周才发育成熟,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神经细胞发育不良是引起幽门肌肉肥厚的机理,而否定过去幽门神经节细胞变性导致病变的学说,运用组织化学分析法测定幽门神经节细胞内酶的活性;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观察到幽门狭窄的神经节细胞与胎儿并无相同之处,如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是原因,则早产儿发病应多于足月儿,然而二者并无差异。近年研究认为肽能神经的结构改变和功能不全可能是主要病因之一,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到环肌中含脑啡肽和血管活性肠肽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组织中P物质含量减少,由此推测这些肽类神经的变化与发病有关。

  (三)胃肠激素 有实验给孕狗服用五肽胃泌素,结果所生小狗发生幽门狭窄的比例很高。并发现孕妇在怀孕末期3~4月时血清胃泌素浓度相对很高。据此认为孕妇在怀孕后期由于情绪焦虑使血清胃泌素浓度升高,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加以胎儿的定向遗传基因作用,引起幽门长期痉挛梗阻,幽门扩张又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因而发病。但其他学者重复测定胃泌素,部分报告增高,部分却无异常变化。即使在胃泌素升高的病例中,也不能推断是幽门狭窄的原因还是结果,因在手术后1周有些病例胃泌素恢复到正常水平,有些反而升高。近年研究胃肠道刺激素,测定血清和胃液中前列腺素(E2和E2a)浓度,提示患儿胃液中含量明显升高,由此提示发病机理是幽门肌层局部激素浓度增高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而致发病。亦有人对血清胆囊收缩素进行研究,结果无异常变化。

  (四)肌肉功能性肥厚 有学者通过细致观察研究,发现有些出生7~10天婴儿将凝乳块强行通过狭窄的幽门管的征象。由此认为这种机械性刺激可造成粘膜水肿增厚。另一方面也导致大脑皮层对内脏的功能失调,使幽门发生痉挛。二种因素促使幽门狭窄形成严重梗阻而出现症状。但亦有持否定意见,认为幽门痉挛首先引起幽门肌肉的功能性肥厚是不恰当的,因为肥厚的肌肉主要是环肌,况且痉挛应引起某些先期症状,然而在某些呕吐发作而很早进行手术的病例中,通常发现肿块已经形成,肿块大小与年龄的病程长短无关。肌肉肥厚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才表现幽门梗阻征。

  (五)环境因素 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以春秋季为主,在活检的组织切片中发现神经节细胞周围有白细胞浸润。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检测患儿及其母亲的血、粪和咽部均未能分离出柯萨奇病毒。检测血清中和抗体亦无变化。用柯萨奇病毒感染动物亦未见病理改变,研究在继续中。

  主要病理改变是幽门肌层肥厚,尤以环肌为著,但亦同样表现在纵肌和弹力纤维。幽门部呈橄榄形,质硬有弹性。当肌肉痉挛时则更为坚硬。一般长2~2.5cm,直径0.5~1cm,肌层厚0.4~0.6cm,在年长儿肿块还要大些。但大小与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无关。肿块表面覆有腹膜且甚光滑,但由于血供受压力影响而部分受阻,因此色泽显得苍白。环肌纤维增多且肥厚,肌肉似砂砾般坚硬,肥厚的肌层挤压粘膜呈纵形皱襞,使管腔狭小,加以粘膜水肿,以后出现炎症,使管腔更显细小,在尸解标本上幽门仅能通过1mm的探针。狭细的幽门管向胃窦部移行时腔隙呈锥形逐渐变宽,肥厚的肌层则逐渐变薄,二者之间无精确的分界。但在十二指肠侧界限明显,因胃壁肌层与十二指肠肌层不相连续,肥厚的幽门肿块突然终止且凸向十二指肠腔内,形似子宫颈样结构。组织学检查见肌层增生、肥厚,肌纤维排列紊乱,粘膜水肿、充血。

  由于幽门梗阻,近侧胃扩张,壁增厚,粘膜皱襞增多且水肿,并因胃内容物滞留,常导致粘膜炎症和糜烂,甚至有溃疡。

有用0
相关问答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发病时间在出生后2-3周左右,通常不会有任何症状。
首先,孩子会出现呕吐,吐的是牛奶,不是胆汁,它胃部的一个出口,不会出现肥厚、梗阻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类似于胆汁的情况。检查发现上腹部有一个较硬的包块,然后可以通过彩超和上消化道造影来确定是否有一个小口。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症状,每次进奶后都会有乳汁状的症状。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症状有胃部饱胀、上腹部触及质地如橄榄样的包块、脱水、消瘦、电解质紊乱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肌肥厚和水肿引起的输出道梗阻。本病多见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病因尚不清楚,有家族集中的倾向。在成人发生幽门狭窄的患者,其儿童时期也有婴儿形式的肥厚性幽门狭窄,从而显示了遗传因素,可能会出现胃部饱胀、上腹部触及质地如橄榄样的包块、脱水、消瘦、电解质紊乱等临床症状。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指导意见:你好,对于这样的狭窄的问题考虑可能是发育不完善的结果,考虑可能会引起神经调节的问题,一般不会发生传染的

赵跃成 中医科 梨园屯卫生院 已帮助用户:309943
擅长:自汗盗汗,便秘,胃痛

问题分析:您好!孩子出生四天,如果确定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最好尽快手术治疗,以免频繁呕吐或摄取营养不够影响孩子健康发育。
意见建议:可以让孩子少量吃奶,以吃奶后不吐为标准,尽早手术。

王颜 主治医师 外科 内江师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已帮助用户:140690
擅长: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肠肿瘤、胆结石、疝,大隐静脉曲张,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以及体表肿瘤、四肢骨折或脱位等等。

问题分析:您好!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与局部组织神经发育异常或遗传等因素有关系,确定诊断后需要尽快手术。
意见建议:如果已经确定诊断,尽快手术,以免引起水电解质 紊乱影响孩子 发育,一般术后一周左右基本康复恢复正常。

王颜 主治医师 外科 内江师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已帮助用户:140690
擅长: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肠肿瘤、胆结石、疝,大隐静脉曲张,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以及体表肿瘤、四肢骨折或脱位等等。

指导意见:你好,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会因为食物无法通过幽门或极少量通过幽门会造成孩孑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发育,建议尽早去公立医院小儿外科治疗。愿孩子健康成长。

宋金泉 主治医师 外科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已帮助用户:8454
擅长: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退行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