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三高症,焦虑症,,近二周左下肢感觉异常,静坐时...

会员17395063 65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曾有三高症,焦虑症,,近二周左下肢感觉异常,静坐时更明显,膝盖下面发凉。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目前血压基本正常,晨起时偏高,8点后在未服降压药前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属正常范围服厄贝沙坦半片(每天),糖化血红蛋白5 "3mmol,已经停服降糖药半年,服舍曲林半片(从1片半减到半片)已经2年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目前左下肢发凉,感觉异常是什么缘故请邦我找找原因。谢谢!

补充提问:
感觉异常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奎河 邢台人民医院 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泌尿
已帮助用户: 35092
问题分析:患了焦虑症,心慌是症状之一,你可以用一些抗焦虑药,安定类药物,
意见建议:心得安,等,重要的要放松自己,转移一下思想注意力,对事情看的不要太认真,要学会糊涂人生,思想轻松,没有压力,心情就哦好了,没事的,相信你很快会好的,请采纳,祝你健康.
有用0
关注
王骞 安徽歙县新溪口乡育林村卫生室 外科 一级丙等
擅长:蜂窝组织炎,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
已帮助用户: 277184
指导意见:你,可能是饮食不节,体质性的,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肥腻和辛辣刺激饮酒。保持心情舒畅即可,也是很重要的,继续控制三高。
有用0
钱成光 主任医师 邯郸钱氏中医院 精神科
擅长:失眠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建议采用中药结合针灸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无药物依赖性,标本兼治。
有用0
相关问答

人们通常说的三高症,也就是由于目前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一高,是高血压;第二高,是高血糖;第三高,是高血脂。如果有这三高,主要是及时检查、及时治疗,和医生沟通做评估,从生活方式进行改变,可以及时阻止三高症。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三高症,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应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应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等,适当的运动锻炼,戒烟。多吃蔬菜及软化血管降血脂食品。并加强运动,多走路等。积极用药治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焦虑症急性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呈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此种体验一般持续5分钟到20分钟,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濒临死亡的感觉或者随时失去控制自己的感觉,在发作时,常常伴有口干、尿频、尿急、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汗多、手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刘强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三高症是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如果空腹血糖>6.1mmo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7.0mmol/L,就可以称为高血糖。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都可以称为高血压。高血脂主要有三项:第一、总胆固醇>5.1mmol/L。第二、低密度脂蛋白>3.3mmol/L。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焦虑症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原则上,争取3个月将症状控制住。不管是广泛性焦虑障碍还是惊恐障碍,治疗继续完成整个治疗,巩固期治疗在2个月-6个月恢复。

刘强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乙肝可能会引起焦虑症。
乙肝是一种很容易传播的传染病。这种病的发病率很高,而且还很难治愈,甚至有一些患者会发展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三部曲,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大部分的人都会害怕乙肝,特别是对乙肝患者来说,会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而产生焦虑情绪,可能会诱发焦虑症。
患有乙肝后,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