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五岁,自小身体胆子较小、体质较弱经常发烧感冒,过敏性体质...

会员2 1 已回复
儿子五岁,自小身体胆子较小、体质较弱经常发烧感冒,过敏性体质,并伴有哮喘,在注射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服用含麻黄、氨茶碱类药物时表现兴奋,晚间有醒来哭闹现象。今年一月起,发了两次高烧,注射红霉素、病毒错等,未注射或服用激素、麻黄等成分,但突然出现心烦状况,自我陈述心烦便立即发作:气喘急促、发怒、脸色通红,哭闹,但神智清醒,有时在床上打滚、有时踢打家具,或来回走动,象犯了毒隐一样,口中不断说心烦、何时能好等语言。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前为发病频繁期,白天也2-3次说心烦,或发作,发作时间至少半小时以上。欲发作时,若将其注意力引开,可避免发作。儿子未受过惊吓或刺激,发作后问其哪里难受,他说心里难受,其他无恙,不发作时,还有时偶尔耸肩,发怪声,带其到儿科进行了心肌抽血检查和心电图、肺部X光片,皆正常。儿子的亲大姨有精神分裂症,急切请教儿子是否为精神病,能否根除?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我爱中药 药师 私人药店
擅长:中医师
已帮助用户: 1082
既然有家族遗传病史,就不要掉以轻心,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一下
有用0
相关问答

地塞米松的副作用会导致类柯兴综合征,还会引发多种疾病、使身体产生抗药性。地塞米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消炎、止痛、退热的功效。地塞米松长期服用可能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会使人食欲增加,进而导致向心性肥胖等问题。偶尔使用一两次地塞米松退热,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对于儿童出现发烧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药,多保暖。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经常使用激素类药物容易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身高,会导致生长抑制,长期使用还会引起骨质疏松、免疫力低下,增加儿童感染其他病毒的几率。但是大多数激素药物是糖皮质激素,有些是长期有影响,有些是短期的。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吃这药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因为感冒初期是病毒感染,而这是清热解毒药物,确实可以预防病毒的感染。需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和增加抵抗力,就要注意给孩子保暖才可以的,注意继续观察看看。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激素类药物比较多,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等。肾上腺髓质激素常用的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甲减的有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等。性激素有睾酮,孕酮和雌二醇,已烯雌酚等。生长激素,垂体后叶素,胰岛素等也属于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的作用多比较强大,但副作用也多。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感冒的时候不发烧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导致感冒的原因,可能是局部的炎症引起的,有可能是鼻咽部或鼻腔部的炎症导致,如果是炎症导致的感冒,不会出现全身的发烧,如果是风寒性的感冒,会出现发烧的症状,不发烧的感冒可以使用一些扑尔敏来改善鼻腔粘膜的肿胀,也可以使用消炎的药物来消除局部的炎症,比如头孢类和阿莫西林,容易感冒的人可以适当的做运动,增强抵抗力,增强免疫力。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小孩体质差,经常感冒发烧都是因为免疫力差引起,可服用改善免疫力的药物进行调理,并结合日常护理来提高孩子体质,减少感冒发烧的频率。
积食、便秘、不长个儿、消化不良、不爱吃饭都与脾虚有关,长期脾虚还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质差,免疫力下降,危害孩子健康。药物上可以使用芪斛楂颗粒来调理,它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固表、消食导滞的功效,成分药食同源,其中所含的黄芪、石斛、党参等药材能够提高免疫球蛋白与免疫球抗体含量,调节孩子免疫力,有利于减少反复感冒发烧的次数,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中也需做好护理措施,如天气变化时,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饮食多样化,保持维生素、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全面均衡。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对孩子提高免疫力均有一定的作用。

王翠玲 主任医师 儿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小儿发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小儿肠炎等),过敏性疾病(湿疹、鼻炎、哮喘、过敏性肠炎等),以及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喂养指导、消化不良、新生儿黄疸、尿布疹等),儿童保健(婴幼儿喂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估、性早熟、常见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