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会员2602272 已回复
我等一会就要去医院检查黄疸,我想了解一下黄疸的正常值是多少?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
正常成年人的黄疸指数范围在1.7-17.1μmol/L之间。如果病人的指数超过17μmol/L,介于17.1-34.2μmol/L之间,此时多称为隐性黄疸,也就是虽然病人有胆红素的升高,但是在临床上肉眼看不出黄疸的表现,既没有巩膜以及皮肤的黄染。如果病人胆红素高于34.2μmol/L,此时多称为黄疸。
有用0
相关问答

黄疸的正常值多少,需要视情况而定,具体分析如下:
生理性的黄疸是由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征引起的,约有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表现为:总体状况正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5mg/dl,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小于12.9mg/dl,早产儿小于15mg/dl则属于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出生2-3天会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就会消失,最长不会超过2个星期。生理性的黄疸通常只是一种外在的检查,只有在排除导致病理性的黄疸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王东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一般情况下,宝宝黄疸正常值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回答。具体分析如下:
由于胎龄不同,日龄不同,宝宝的病情也不同,所以黄疸的数值也是不同的。例如,新生儿第一日的黄疸数值不会大于6mg/dL,第二天不会大于9mg/dL,第三天不会大于12mg/dL。不过,若婴儿为早产婴儿,或是伴有其他病症,例如合并有炎症、溶血等,则会出现黄疸的数值有差异。具体的数字可以参考,有特殊的曲线,可以查看,可以让医生确定黄疸值在不在正常范围内,要不要治疗,要怎么治疗。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正常成年人的黄疸指数范围在1.7-17.1μmol/L之间。如果病人的指数超过17μmol/L,介于17.1-34.2μmol/L之间,此时多称为隐性黄疸,也就是虽然病人有胆红素的升高,但是在临床上肉眼看不出黄疸的表现,既没有巩膜以及皮肤的黄染。如果病人胆红素高于34.2μmol/L,此时多称为黄疸。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新生儿出现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原因,目前孩子的黄疸数值还是比较高的,考虑的应该是母乳性黄疸或者生理性黄疸引起的,停母乳三天观察一下。可以在医院住院,给孩子照蓝光治疗也可以给孩子服用颗粒治疗。观察孩子的黄疸数值。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足月新生儿(未满28天)正常值≤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
如果黄疸值高于正常值,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胆红素分泌过多,肝脏代谢能力较弱,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成人,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黄疸一般出现于出生48小时,1周左右达到高峰,足月儿2周内自行消退,早产儿延迟至4周。生理性黄疸的症状比较轻,一般局限在头面部皮肤,呈淡黄色,精神状态、进食、大小便、睡眠等都不会受到影响。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日常监测黄疸的情况,待黄疸自行消退即可。病理性黄疸可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更长,黄疸会退而复现。新生儿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精神不佳、吮吸无力、小便色深、大便色浅、嗜睡等症状。可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病理性黄疸,应积极寻找原发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换血疗法可用于重症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等。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1个月婴儿黄疸值通常不大于12.9mg/dl-1,为新生儿正常黄疸。婴儿1个月时仍有黄疸,可为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婴儿出生后10-14天内消退,母乳性黄疸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2-3个月才消退。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一般不用过于担心,过几天后便会恢复,多晒太阳即可。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考虑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建议及时采取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