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定义为重疾

会员371270 已回复
我一个朋友经常出现有发热、胸痛的现象,去检查说是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病是如何定义为重疾的?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它是指冠状动脉突然急性的,而且是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出现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要的症状,胸痛的程度比较剧烈,时间又比较持久,且胸痛的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经过休息以及药物使用以后,不能够完全的缓解。
有用0
相关问答

急性心肌梗死它是指冠状动脉突然急性的,而且是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出现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要的症状,胸痛的程度比较剧烈,时间又比较持久,且胸痛的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经过休息以及药物使用以后,不能够完全的缓解。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向心脏供血,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形成急性,持续供血中断即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地抢救和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突然死亡,多发生在一侧或两侧,一般都是先从颈开始,逐渐向左肩和左上肢蔓延,最后发展到左前臂,然后再波及全身其他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内的心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变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可以作为诊断准则。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讲,心肌梗死须经全方位系统治疗以保护与维护心脏功能。
首先要用双联抗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以阻止梗死面积增大和心肌缺血范围减小。住院后需心电监护并对严重心律失常及时治疗。然后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打通血管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心梗患者救治率。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它的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动态的演变过程,还有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注意。首先是急性心肌梗死,然后是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动态观察。在无病理Q波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及较小的透壁心肌梗死时,血清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要区别于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症、主动脉夹层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很重要,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急性期患者要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会很不舒服,主要有胸闷、胸痛、气短、憋闷等症状。患者会很紧张,而治疗的重点是让患者安静下来。由于患者越是焦急,心肌耗氧量就会增加,心肌梗塞的复原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安抚是非常必要的。
2、如果患者的情绪过于紧张,可以使用镇静剂。
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低血氧时,应给予患者输氧;同时要让患者的家人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出现便秘或者其他肠胃问题,会导致心肌梗死的病情恶化。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如果病情稳定,没有其他并发症,可以让病人回家进行护理。
要定时服用药物,定时复查,做到大便畅通,多运动,不能有太多的情绪波动,不能过度工作,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吃太多。其中,坚持科学、适度的运动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心肌梗死后1-2个月内,心肌坏死已经痊愈,这时候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促进体能的恢复,提高心脏侧支循环,提高心肌功能,降低复发和危险因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体质的强弱,年龄,个人喜好,进行适当的锻炼。比如走路、练太极拳,都要控制好运动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和医生商量。运动量太少虽然比不锻炼要好,但效果不佳,运动量太多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运动时,若出现心前区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运动要分阶段进行,在出院前期要适量的运动,要根据身体的恢复情况和心功能的变化,逐渐的增加运动量。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