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7.0怎么办

会员7984950 已回复
糖化血红蛋白7.0怎么办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化血红蛋白7.0通常可以通过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等方式处理。
糖化血红蛋白7.0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前期的表现,需要做好必要的检查,多做好睡眠和饮食调整,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可以预防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要做好充分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多喝一些温开水。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血糖检测,可以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进行适当的调节。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化血红蛋白7.0通常可以通过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等方式处理。
糖化血红蛋白7.0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前期的表现,需要做好必要的检查,多做好睡眠和饮食调整,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可以预防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要做好充分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多喝一些温开水。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血糖检测,可以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进行适当的调节。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当检测到糖化血红蛋白6.2,提出需进一步考察。在临床上,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先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之后再进行治疗,这样才不会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此,应该对糖尿病这一检查做更进一步的改进。现在大家都知道,在检测血糖时,一般情况下,首先要对空腹血糖进行测试。例如,需要进行糖耐量实验,或进行3餐前后血糖监测,以评估是否患糖尿病。这样就可以对糖尿病的早期做出初步的判断了。当前,在糖尿病确诊时,标准是,若出现糖尿病症状,是前所说三多一少之证时,1次血糖异常可确诊,或通过糖耐量试验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如已患糖尿病,再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为6.2,这就能提患者近段血糖水平管理还挺好,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6.2而言,应针对不同人群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处理。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孕妇糖化血红蛋白高的处理方法如下:
孕妇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3.5~5.8,孕妇和正常人标准是一样的,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糖、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糖化血红蛋白7.0,超过正常数值,说明近三个月血糖平均水平超过正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检查明确具体数值。饮食注意尽量不要吃太甜的食物,多吃粗粮,少吃油炸食物,同时配合运动锻炼,如果血糖仍然没有明显下降,建议还是应用降糖药物或者应用胰岛素等进行治疗,促进血糖下降。定期监测血糖情况,保证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您好,早上空腹血糖为10,注射胰岛素后餐后血糖还是高,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血糖控制的治疗。
患者通常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如果在使用有针注射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无针注射器进行治疗,如快舒尔无针注射器,能迅速将药液送达皮下,有助于胰岛素的弥散吸收,更贴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患者使用后可提升胰岛素吸收率,实现更优的控糖疗效。长期使用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幅更大,血糖水平控制更平稳,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这类患者因自身血糖水平不够稳定,建议平时需要做好护理。饮食方面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不可食用油腻、高糖类食物,可适当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赵蕾 副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诊断治疗,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结节,甲减,甲亢,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肾上腺疾病与脑垂体疾病。糖

近期注意饮食营养,多吃牛羊肉,补充铁剂6到8周。红细胞偏高,一般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继发性增多两种情况。相对性增多一般由于血容量减少,常见于急性脱水或烧伤等;继发性增多常见于慢性缺氧状态,肺部疾病等。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