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孩子的正常头围是多少

会员1292866 已回复
我家宝宝已经1岁,但是头部看起来特别小,看起来很奇怪,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现象,一岁孩子正常头围是多少?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
头围是指绕胎头一周的最大长度。胎儿的头部从前面到后面最长的部分,是从前额的鼻根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的距离最长,所以一般头尾就是从前额的鼻根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绕一周的长度。胎儿出生时头围大概为34厘米,满月时大概长3厘米左右。
有用0
相关问答

头围是指绕胎头一周的最大长度。胎儿的头部从前面到后面最长的部分,是从前额的鼻根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的距离最长,所以一般头尾就是从前额的鼻根到后脑的枕骨隆突绕一周的长度。胎儿出生时头围大概为34厘米,满月时大概长3厘米左右。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正常血压通常是指血压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之间,收缩压在90-120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0mmHg之间,认为是正常血压。收缩压大于120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80mmHg,被称之为正常血压高值或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称高血压;反之,收缩压小于90mmHg,或者舒张压小于60mmHg,称低血压。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两岁半幼儿的身高体重标准是:男宝宝体重:12.1-15.3kg之间,身高:88.9-95.8cm之间;女宝宝体重:11.7-14.7kg之间,身高:87.9-94.7cm之间。同一年龄段的宝宝,身高和体重的标准是有区别的,男宝宝比女宝宝的测量值要相对高一点。要有合理的喂养方法,一定要为孩子准备丰富多样的饮食,少吃零食。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头围的测量是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可以反映颅骨的生长和脑发育。头围的测量在两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追踪测量比1次测量的更有意义。出生时头围平均在33~34cm,一岁时46cm,两岁时48cm,15岁时在54~58cm,基本同成人。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短或增长过快,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成人正常腋下体温是36~37度,37度1到38度为低热,38度1~39度为中度热,39度1~40度为高热,40度1以上为超高热,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完善,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儿童腋下体温超过37度3以上,考虑为发热。儿童感冒都是因为细菌或病毒侵犯集体导致的,平时要注意增加体质,注意保暖,注意手卫生。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孩子的正常体温要比成年人稍微偏高一点,正常小儿的体温有个体差异,一般在36度到37度左右。按照孩子的体温,和现在的大环境,首先是需要考虑有流感,建议尽快到大医院就诊。如果出现低烧一般是不需要吃退烧药物治疗的,如果体温在37.3度到38.5度之间的时候,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用温水擦也可以用退热贴。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