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需要每天都洗澡吗那几天洗一次最好

会员10201978 已回复
我的孩子刚出生想问问,需要每天都洗澡吗?如果能洗澡,最好几天洗一次呢?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
新生儿洗澡的频率要看具体情况,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如果天气比较炎热,每天出汗比较多,可以每天进行洗澡,洗澡的时候要用肚脐贴保护肚脐,尽量不要进水,避免引起感染,如果不小心进水了,要注意及时擦干。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时间长孩子累了容易烦躁,如果天气比较冷,一般1周左右洗1次澡就可以,洗澡的时候水温在40℃左右,室内的温度在28-30℃,洗完澡之后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
有用0
相关问答

新生儿洗澡的频率要看具体情况,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如果天气比较炎热,每天出汗比较多,可以每天进行洗澡,洗澡的时候要用肚脐贴保护肚脐,尽量不要进水,避免引起感染,如果不小心进水了,要注意及时擦干。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时间长孩子累了容易烦躁,如果天气比较冷,一般1周左右洗1次澡就可以,洗澡的时候水温在40℃左右,室内的温度在28-30℃,洗完澡之后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来说,给新生儿洗澡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具体如下: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脐带伤疤完全愈合以后才可以洗澡。给新生儿洗澡时,室温要保持在26至28度左右,水温应控制在37至42度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喂奶一个小时之后再给新生儿洗澡,以免引起呕吐。同时,新生儿不能洗得过勤。
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帮孩子翻身,不要让孩子一直保持着一种睡姿,可以轻轻抚摸孩子,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新生儿洗澡,夏天热的时候隔日洗1次,天气凉的时候2-3天洗1次。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家长不必天天给宝宝洗澡。宝宝的皮肤汗腺发育不完善,洗澡过频容易诱发皮肤病。每次洗澡的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选择淋浴,水温适宜,选用性质温和的婴儿洗护用品,洗澡完涂抹婴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湿润。新生儿的洗浴用品单独放置,不要和家长同用,防止污染。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新生儿可以天天洗澡,但是要根据季节以及室内的温度来决定洗澡的次数。夏天气温比较高,宝宝出汗过多,可以一天洗澡一到两次。冬天温度比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可以两天洗澡一次。并且在洗澡的时候不能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露以免伤害到宝宝的皮肤。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可以使用金银花、栀子等草药洗澡。
1、金银花:中医认为,湿热会导致新生儿黄疸,而金银花则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的功效,可以用金银花洗澡,对湿热所致的黄疸也有一定的帮助。
2、栀子:这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镇静、消肿、止血的功效,可以用来煮水,可以起到祛黄的作用。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可以用艾草水洗澡。
艾草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痱子,驱赶蚊虫,预防其他夏天的皮肤病,对宝宝的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不过在第一次用的时候,不要用太浓的开水洗澡,以免孩子的皮肤不舒服。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用的,比如金银花能祛除湿疹,有些孩子用完之后,湿疹会加重,妈妈们也不必太在意,可以先让孩子试用,如果效果不错,可以继续用,如果没有任何副作用,也不能让孩子再用。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