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用药护理

会员109787847 已回复
心肌梗死的用药护理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的用药护理有以下几点。
抗血小板药,如果有心肌梗塞,需要口服阿斯匹林、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降血脂稳定剂,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扩冠药物,属于一种属于硝酸酯类的药物,不需要长时间的口服,这种药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绞痛。ACEI和被他受体阻断剂都能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但如果心肌梗塞的病人,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逆转心室重塑,从而延长病人的寿命。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梗死的用药护理有以下几点。
抗血小板药,如果有心肌梗塞,需要口服阿斯匹林、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降血脂稳定剂,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扩冠药物,属于一种属于硝酸酯类的药物,不需要长时间的口服,这种药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绞痛。ACEI和被他受体阻断剂都能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但如果心肌梗塞的病人,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逆转心室重塑,从而延长病人的寿命。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后1周内,属急性期,这个时期就是必须有良好的休息,目前还没有绝对卧床休息的要求,但切忌过度疲劳,最多也就是下床活动一下,此种状况仍应以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为条件。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度劳累,这样才能够让心肌恢复到正常状态。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均不能做劳累活动,以平常走路或做家务为主,这也未尝不可,但切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如果症状严重,患者一定要坚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和稳定斑块的药物,增加冠脉供血,控制心室率等药,也要经常到医院复诊。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吸烟和酗酒,这样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国际上有五型、I型心肌梗死,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有心肌梗死和II型心肌梗死,由贫血、感染、炎症引起;III型、猝死型心肌梗死;IV型,心肌梗死伴PCI;V型、冠状动脉搭桥有关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目前在我国有急性ST段升高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两种类型,心电图无明显表现,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查即可发现。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的危害有诱发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室壁膨胀瘤或称室壁瘤等。
1.心室游离壁破裂:少数MI患者可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常在发病一周内出现。早期破裂与胶原沉积前的梗死扩展有关,晚期破裂与梗死相关室壁的扩展有关。心脏破裂多发生在第一次MI、前壁梗死、老年和女性患者中。
2.室间隔穿孔:比心室游离壁破裂少见,常发生于AMI发病后3~7天。表现为临床情况突然恶化,并出现胸骨左缘突然出现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或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3.室壁膨胀瘤或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体格检查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瘤内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
首先,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会引起心脏的紧张和紧张。其次,激烈的运动和高负荷的体育锻炼会导致心脏缺血,从而导致心肌梗塞。当病人吃饱喝足,胃肠道会充血,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就像是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一样。抽烟的时候,由于尼古丁进入血液,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加心脏的氧气消耗,从而引发以上的病症。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如下:
1.及时口服例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和阿托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
2.对病人的生理征进行密切的监测,特别是心率异常。如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恶性的心律不齐可以通过电除颤、电复律、抗心律失常等方法进行矫正。
3.在发病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绝对的平躺,尽量降低运动后的心脏负担,同时还要保证周围的空气比较流通。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