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食疗治疗失眠

会员135035352 31 已回复
我最近失眠,想调整一下但不想吃药,想请问一下怎么用食疗治疗失眠?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
失眠可食用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对睡眠是有帮助的。
色氨酸有抑制大脑兴奋的作用,能使人感到疲劳,从而较快的入睡。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牛奶、小米、香蕉、莴笋、葡萄和葡萄酒、燕麦、红枣、莲子、蜂蜜等等。还有一些既是食品也是药品,例如决明子、百合、芡实、麦芽、茯苓等,可以根据失眠症状和自身情况,使用一种或者多种食物,加工制成这种食品或药膳后服用,例如龙眼莲子羹就使用桂圆、莲子、百合,可以加少许糖,放在一起蒸煮,熟透了以后就可以食用,可以用于治疗失眠。
有用0
相关问答

失眠可食用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对睡眠是有帮助的。
色氨酸有抑制大脑兴奋的作用,能使人感到疲劳,从而较快的入睡。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牛奶、小米、香蕉、莴笋、葡萄和葡萄酒、燕麦、红枣、莲子、蜂蜜等等。还有一些既是食品也是药品,例如决明子、百合、芡实、麦芽、茯苓等,可以根据失眠症状和自身情况,使用一种或者多种食物,加工制成这种食品或药膳后服用,例如龙眼莲子羹就使用桂圆、莲子、百合,可以加少许糖,放在一起蒸煮,熟透了以后就可以食用,可以用于治疗失眠。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食疗对失眠有改善作用的食物。
首先可以用酸枣仁的开水来喝,对治疗失眠特别有帮助,而且没有副作用。可以取一些酸枣仁,洗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煮1小时左右。每天喝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但喝温的,不冷的,不太热的,对改善失眠有帮助,也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煮一些山药薏米粥,对改善失眠也有好处。另外,睡前半小时,喝一杯热纯牛奶也有助于缓解失眠,因为牛奶中还有大量的色氨酸,可以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对改善失眠有一定的帮助。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用风油精涂穴法治疗失眠可以在临睡觉之前用少许的风油精涂抹在两侧的太阳穴和风池穴的部位,可以有效的消除头昏脑胀的症状,从而加快入睡。同时配合应用镇静催眠的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失眠有以下几种食物疗法:
第一、酸枣仁汤、酸枣仁10g压碎后,每晚睡前1小时服用。酸枣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持续的镇静作用。对因血虚引起的心乱、失眠、心悸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百合绿豆奶、百合、绿豆各25克,冰糖少量。煮好后拿的时候放牛奶。有清心、解决烦恼、安神的功效。牛奶中含有的色氨酸可以转化为血清素,促进睡眠。
第三,桂圆莲子汤、桂圆、莲子各取100克做汤。这种汤有养心、补肾的功效,最适合长期失眠的中老年人喝酒。
4.安神汤,蒸百合15克,蛋黄1个,加水200毫升,搅拌均匀,加一点冰糖煮,加水50毫升,搅拌均匀,睡前1小时喝。百合具有清心、安神、镇静的功效。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饮食疗法对轻度或中度失眠有用。
如果失眠不严重,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睡眠习惯来改善。睡前可以避免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如饮酒、浓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睡前看刺激的电影电视或玩游戏。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有助于缓解心情。酸枣仁也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饮食生活调节治疗无效,还是要吃安眠药。除此之外,想要缓解失眠,生活方式也需要改善,包括白天适当运动,每天定点入睡,保持良好的生物钟。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食疗治疗失眠的方子有以下两个:
1、甘麦枣藕汤:莲藕,小麦,甘草,红枣,盐。制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将小麦洗净,然后放入水泡制1小时;同时还应该把红枣泡软去核。将小麦、甘草、红枣等材料一起加水入锅煮开,最后在其中莲藕使用小火煮软,出锅之前加盐调味。喝了之后可以起到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和作用。
2、酸枣仁粥:酸枣仁末、粳米。制作的时候先将粳米加水煮熟,再下入准备好的酸枣仁末煮5分钟。对于患者来说具有养心安神、宁心止汗的功效和作用,对于失眠多梦、心悸心烦、体虚多汗等等症状来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