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率低

会员116479628 27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医生您好,我1990年出生,2005年做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现在心率一直只有50左右,以前也只有60左右,但是并没有其他症状,运动体力也不错。请问我的心脏有什么问题吗?谢谢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伊文 主治医师 黄冈市黄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综合
已帮助用户: 137920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像这种情况,如果目前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心率比正常稍微偏慢,这种情况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很多人心率是比较偏慢的,特别是长期运动的人群,比如运动员,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心率偏慢的,但是这种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方便的话给我的回答作出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曾晓光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高血压、胸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 29393
问题分析:从您提供的情况分析:您的这种现象要考虑为:心脏手术后的窦性心动过缓,没有明显的不适问题不大。
意见建议: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适度锻炼,多喝温水,清淡饮食,建议做动态心电图,根据检查结果,考虑下一步措施。如果心率不低于每分钟40次以下,无需特别处理。
有用0
关注
朱连科 副主任医师 唐山利康医院 内科 二级
擅长:擅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
已帮助用户: 161943
问题分析:患者男性,27岁,根据以上所提问的问题,既往有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病史,患者的心率手术前后一直偏慢的现象叫做窦性心动过缓,主要是由于窦房结起搏频率偏低造成的。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如果长期心率过慢,可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做阿托品实验。
有用0
相关问答

发生存在室间隔缺损,能长得不错的大有人在,但是有不少病人也长不了。
室间隔缺损从病理生理上讲,因为左心室压力比较高,而右心室压力相对偏低,所以,当存在室间隔缺损时,心脏会发生从左室向右室的血液分流一般要是到了十来岁才长出来,建议去医院手术修补。另外对于患有冠心病的人群来说,应该多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平常的生活作息要讲究规律,以免受凉,发生恶化,还需要适当的运动。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室间隔缺损通常是先天发育造成的。
在胎儿期发育不全可能会导致室间隔缺损,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到了20%。如果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并且对某些事间隔缺损不严重的病人,其预后也会更好,不会对生命和生活造成任何的影响,平时要多注意劳逸结合。此外,若母亲遭受感染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室间隔组成部分的发育不良或发育障碍,形成室间隔缺损。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在做完室间隔缺损手术之后要注意多休息、饮食调理、心理调节等事项。
术后的患者要多休息,多吃点半流质的东西,多吃点易消化的东西,有助于身体的术后康复。平时要注意保持房间的清洁,防止感染,平时要多和医生进行沟通,让自身的心情能够得到很好的调节,不要大喊大叫,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也不要过于忧虑,否则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室壁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室壁缺损是将两个心房的中间部位分开,也就是心房的一种缺陷。可以说是心里面有一个“洞”,还没有愈合。当室壁缺损较大时,心脏必须提高心肌的收缩力,使其输送到身体各处。一般情况下,室壁缺损是没有什么不适的。有的患者出现室性心肌缺陷,也会出现其他的心脏异常。患有室壁缺损,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室间隔缺损是否能自行愈合,与儿童的年龄有一定关系。
3岁以前可自行愈合率高,十岁以前自行愈合率为0.8%,超过15岁时,自行愈合率非常低,可忽略不计。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修补手术,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终生随访,以判断其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对3岁前的文字,如室间隔缺损较小时,可观察室间隔缺损愈合情况的经常性复查。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多是与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关系的,要查找清楚具体的原因的,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现在虽然说可以继续妊娠,但是复检工作一定要注意,如果持续的不以好转,可能是需要考虑终止妊娠的。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