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地肤子

核准日期:2007年04月13日 修订日期:2007年12月06日

收藏

药品名称:

地肤子药典

FRUCTUS KOCHIAE药典

Di Fu Zi

竹帚子;帚菜子;地麦;地葵;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饮片>>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蓼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

性状:

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气微,味微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应用:

1.淋证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利湿热而通淋,故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常与木通、瞿麦、冬葵子等同用,如地肤子汤(《济生方》)。
2.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本品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治疗风疹,湿疹,常与白鲜皮、蝉蜕、黄柏等同用;若下焦湿热,外阴湿痒者,可与苦参、龙胆草、白矾等煎汤外洗患处;治湿热带下,可配黄柏、苍术、等煎服。

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膀胱热,利小便。”
2.《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妇人湿热带下用之良。”

化学成分:

本品含三萜皂苷、脂肪油、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作用:

本品水浸剂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地肤子水提物有抑制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