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标准体重

会员116034815 1 已回复
我家宝宝刚出生5.6斤,请问标准体重是多少啊?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
新生儿的标准体重男孩通常在2.47到5.88千克,女孩的体重通常在2.44到5.57千克。
新生儿通常就是指0到28天的孩子,新生儿的体重与身高密切相关,如果身高比较低,可能体重也就比较轻,如果身高比较高,可能体重也就比较重,只要体重和身高的差值不大,一般没有问题。
平时母亲要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可以通过奶水的方式将营养成分传递给孩子。
有用0
相关问答

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平均的体重应该是3000克,正常的范围是2500克到4000克。新生儿出生以后,2到3天,由于胎粪的排出,开始了吸收和水分的丢失,加上孩子吸粉的能力比较差,吃奶减少,有可能会出现体重的下降,称为生理性的体重下降。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通常情况下,儿童标准体重是可以根据公式来进行评估,如果孩子的年龄在12个月作用,体重平均一般在10千克。而如果孩子的年龄介于1周岁和12周岁之间,体重的值一般可以按照8岁的年龄乘以2的公式来计算。比如儿童的年龄在6周岁,通常平均的体重在20千克左右。不同的儿童的体重,一般是有个体差异性,一般和平时的饮食、先天遗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的标准体重男孩通常在2.47到5.88千克,女孩的体重通常在2.44到5.57千克。
新生儿通常就是指0到28天的孩子,新生儿的体重与身高密切相关,如果身高比较低,可能体重也就比较轻,如果身高比较高,可能体重也就比较重,只要体重和身高的差值不大,一般没有问题。
平时母亲要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可以通过奶水的方式将营养成分传递给孩子。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新生儿的男宝宝体重大概在2.48千克到5.89千克之间,女宝宝的体重大概在2.43千克到5.58千克之间。
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孕妇的健康情况和营养情况会影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性别也会造成体重有所差异。如果新生儿的体重过低,有可能是因为怀孕期间孕妇营养不良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孕妇怀孕期间患有疾病导致。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通常情况下,身高158厘米,体重在52.8-54.6千克为标准体重。
国际上的体重计算公式是:男人:(身高cm-80)×70%=正常体重。女人:(身高cm-70)×60%=正常体重。正常情况下,低于标准体重10%的人是正常的。
如果实际的重量超出了10%的标准重量,但是小于20%,则叫做肥胖;超过20%的标准重量叫做肥胖症。
如果实际重量比你的身体重量少10%,但是超过了20%,就会变得很瘦;体重不足20%的人叫做消瘦。如果出现长期的体重异常,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确定病因,避免延误。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女性身高1.5米,标准体重是150减去105等于45kg,在标准体重上下浮动10%左右都是正常的。
身高150cm的女性,体重45kg左右是正常的,其他的身高也可以这样推算。身高1.5米的女性体重是45kg,BMI体重指数为45-1.5等于20,在18.5-23.9之间是正常的,太低是瘦,太高是肥胖。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