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四逆散

核准日期:2007年1月28日

收藏

药品名称:

四逆散《伤寒论》

Si Ni San

主要成份:

甘草 芍药 枳实 柴胡

所属类别:

中药>>中成药>>和解剂>>调和肝脾剂

组成:

甘草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鉴别:

四逆散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辩证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