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生故事> 如何打响医生保卫战?

如何打响医生保卫战?

收藏
作者:贾朝娟 来源:环球医学 2016-07-18 11:0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经超过1万人,并且是全世界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医生的艰难处境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国家先后修改了部分法律条款、出台了诸多文件和措施,例如,去年11月1日,将“医闹”正式入刑。医院还获得了公安力量的保护。但是,医生的生命安全依然时时处于危险之中,袭医事件仍然在不断地发生。

袭医事件不断发生 医患均受伤

随着袭医事件的不断发生,医生们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极度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开始采取种种自保措施:学习防身术、含蓄交代病情、回避部分风险较高的治疗方法,甚至干脆选择离开医生行业。

这些措施能否保护医生的安全尚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在医疗行为中医患双方的利益是天然密切关联、难以分开的,其中部分措施会进一步加剧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不信任感、恶化医患关系。这种不信任,既伤害了医生,也伤害了患者,最终还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医疗科学的发展。

萝卜加大棒

“如果有人扇你耳光,你该怎么应对?”部分医院聘请了战术格斗及体能专家给大家传授防身术。某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学习了“防身术”之后不久就有派上了用场。

那天,因为复诊沟通问题,患者情绪激动,突然起身欲扇这位医生一个耳光,医生条件反射般地伸出左手进行格挡。挡住患者的攻击后,这名医生立刻退后几步,与患者拉开了安全距离。他并未生气,而是笑着对患者说:“兄弟,有话好好说,别动手。”良好的态度加之格挡造成的疼痛,“萝卜加大棒”式的回应让患者一下子冷静了,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暴力行为,这位医生“逃过一劫”。

态度好 犯小错患者也会原谅你

愿意且有时间学习防身术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医生们则发展出其他多种的自保方式。有数据显示,更多的冲突可能缘于医护方解释不够、让患者及家属觉得“态度”不好,从而引起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因此有医生认为,如果你态度好,即便犯点小错,患者也会原谅你。

2016年5月26日下午,中医针灸学家、67岁的薄智云的诊室内,走进来一对母女,一开始,二人都黑着脸,语气生硬。原来,母亲认为女儿身体不好需要看病,而女儿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病,两人一直在僵持。弄清原因后,薄智云并没有着急看病,而是先帮着缓和这对母女的关系:他一面笑着劝这位母亲“这么聪明的女儿,你还舍得训,有什么事情可以慢慢沟通,不能生气!”一面又转过身来和女孩子说:“你妈妈这也是为你好嘛,这么远带你来,多不容易!”几分钟之后,母女二人就和好了。“态度非常重要,如果你态度好,即便犯一点小错,病人也会原谅你。”薄智云说,“所以我看病经常开玩笑,如果三次治疗没有效,您就不用来了。”

这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方法,在薄智云看来,是与患者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能够有效减少“医闹”。而认真的地方在于,既然不适合自己治疗的病,就要尽快介绍患者寻求其他治疗方法。这既是对患者负责,对医生来说,也能避免尴尬和医疗纠纷。

让医患纠纷诉诸“法治门诊”

出现医疗纠纷之时,正确的途径应该是诉诸“法治的门诊”而非大打出手。

伤医事件,反映了施暴者法治思维的淡薄。在一个法治国家,我们必须敬畏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因为社会失去了规则,必将陷入无序和混乱,公众的利益诉求也无从保证。很多施暴者原本是想“讨个说法”,去寻求正义,最终却走向了法治的对立面,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思维的局限。面对为自己、为亲人治病的医生,纵然他们有过错,我国现行的多种渠道都有办法解决。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只会进一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有病无医”。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医患纠纷 袭医事件 法治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