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心血管科> 伴或不伴既往MI患者DAPT评分的应用

伴或不伴既往MI患者DAPT评分的应用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2016-07-05 14:47

发表于《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研究考察了DAPT评分对于伴或不伴既往心梗史患者获益和风险预测的价值。

背景:DAPT(双重抗血小板疗法)研究纳入了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与安慰剂组+阿司匹林组相比,12个月后被随机分配至噻吩并吡啶+阿司匹林的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较低,但出血风险较高。

目的:对于伴或不伴既往心梗(MI)冠脉内支架术患者,本研究旨在确定一种决策工具(DAPT评分)能否帮助指导的双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

方法:根据术前既往MI史或无既往MI史,对患者分类。根据DAPT评分,比较随机化治疗期间(12至30个月)缺血性(MI和/或支架血栓)或出血(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中重度动脉闭塞全球应用)事件的差异。

结果:既往有MI vs无MI患者中,MI的比例为3.8% vs 2.4%(p=0.01)。不考虑MI史,与安慰剂相比,持续噻吩并吡啶降低后期MI的风险(任何MI患者风险比[HR]:0.46;p<0.001;不伴既往MI的患者HR:0.60;p=0.003),增加出血风险(任何MI患者HR:1.86,p=0.01;不伴既往MI的患者HR:1.58,p=0.01)。与安慰剂相比,持续噻吩并吡啶组中DAPT评分≥2与MI/支架血栓率降低相关(任何MI患者2.7% vs 6.0%,p<0.001;不伴既往MI的患者2.6% vs 5.2%,p=0.002)出血率相似。两组患者中DAPT评分<2时,持续噻吩并吡啶与出血率显著增加相关,但缺血率相似。

结论:与无既往MI史患者相比,既往MI患者后期缺血性事件的风险较高。DAPT评分改善了过去仅通过评价MI史预测持续双抗患者获益和风险的能力(双抗疗法研究;NCT00977938)。

视角:病人护理和操作技能能力:DAPT评分可能对评价冠脉支架术后持续双抗治疗超过12个月的风险和获益较有帮助。评分包括患者年龄、吸烟状况、糖尿病、目前或既往心梗,既往冠脉介入、支架类型和内径、心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更多其他可考虑的因素为并发症,以及起始治疗期间重大缺血或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转化前景: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证实双抗治疗评分对不同患者在不同疗程的预测价值。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心梗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