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资讯头条> 医生走出编制牢笼 医改才能顺利进行

医生走出编制牢笼 医改才能顺利进行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2016-06-23 07: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保覆盖面的增加,患者的支付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但却找不到更多更好的医生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看病难问题未得到缓解,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但进展有限。

但对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工作负荷越来越大,人事薪酬制度却依然延续了论资排辈的大锅饭制度,整个医疗行业没有建立起符合自身特征的“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人事薪酬制度,医务人员无法获得体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和工作绩效的阳光化收入,暗箱操作的红包回扣泛滥,医患冲突愈演愈烈。

上述冲突和矛盾,究其根源,在于供方和需方的改革未能同步。在需方已经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整个医疗服务供方却依然僵化于公立主导下的行政化等级体制。

医生事业编制还导致分级诊疗政策没法落地和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编制对于公立医院发展带来的限制越来越严重,医生事业编制走向瓦解已经是大势所趋。

蔡江南表示,处于医院事业编制下的医生存在着矛盾的心理,既不愿意受到事业编制的束缚,又不愿意放弃事业编制带来的好处,这样就形成了改革的困难和阻力。改革的方式可以采取逐步取消事业编制的好处,例如将事业编制的退休福利逐步与其他人看齐;同时可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两条腿改革。
更为彻底的改革办法是,改革医院的所有制,保留一部分公立医院,让这部分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立医院,即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不靠自己创收,同时实行公益性的服务,对弱势人群实行低价或免费的医疗服务。其他可以自负盈亏的医院可以转为非营利性医院或营利性医院。在医院改制的同时便解决事业编制的问题。

如果公立医院自不取消行政等级制,不取消国有事业编制体制,其就依然无法摆脱行政化附庸的角色。于外部,医生难以流动、市场准入受到行政不当管制,使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步履维艰,无法形成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也无法对公立医疗机构形成改革的倒逼压力;于内部,坚持传统事业单位体制的公立医院,实质是官办医院加国有医生的行政化体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体制。凭借行政化的公立医院,想要提供优质、价廉、便捷、有“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最终却是目标与结果的分裂。

人事制度改革去除医生的编制是医改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道坎如不能通过,许多措施将难以推进。只有逐步收回直到取消医院编制,医生才敢大胆往前走,多点执业、薪酬改革、分级诊疗等医改难题将迎刃而解,医改的一些重要举措有望突破瓶颈,变得轻松易行。因此可以说,不管取消事业编制在其他行业和领域是否可行,但在医疗领域则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紧迫性。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医院 医生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