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普外科> X-Brain 第十三课:默认网络——大脑里的暗能量

X-Brain 第十三课:默认网络——大脑里的暗能量

收藏
来源: 2016-06-01 15:24



1995年,威斯康辛医学院的BharatBiswal等人,发现在完全没有运动的休息状态下,大脑左右两侧运动皮层的fMRI信号仍然会显示出很强的相关性——即脑区激活(activation).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之前虽然知道左右两侧的运动皮层在完成双手协调任务时会同时激活,但并没有人会想到人在没有动手的时候负责控制两侧手的区域仍然会同步活动。这提示了一个大脑重要的属性——大脑中存在着某种暗能量,一种自发的脑活动,而且这些自发脑活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组织的。

这些脑区包括这些脑区有后扣带回/前楔叶(PCC/Precuneus), 内侧前额叶(MPFC), 双侧角回(bilateral AG), 双侧外侧 颞叶 (bilateral lateral temporal cortex, LTC), 双 侧 海 马 (bilateral hippocampus, HF+) (Fox et al., 2005; Raichle et al., 2001)——在很多认知任务实验条件下几乎不激活。

Shulman 等人(1997)综述了相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研究, 发现这些脑区的大部分在安静条件下的活动比主动任务条件下高, 被试在进行认知任务时, 这些脑区总是表现出负激活(deactivation)——即默认网络的活动和注意网络 (attention network)的活动相互拮抗(anticorrelation)

随后, Raichle (2001)提出大脑功能“默认模式(Default mode)”的概念, 以指当大脑不加工外在任务时回归到基线状态(baseline state), 并将支持这一功能的脑区称之为“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这一概念逐渐被其他研究者所接受。

Mazoyer 等人(2001) 的PET研究元分析, 以及Shannon (2006) 分别对区组设计和事件相关设计的 fMRI 研究进行的元分析得出的默认网络脑区均和 Shulman 等人(1997)的元分析结果非常相似。Greicius, Krasnow, Reiss和 Menon (2003) 首次使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发现以默认网络的重要脑区后扣带回/前楔叶为种子点, 其与剩下的脑区都存在功能连接, 说明这些脑区具有同步活动的特性, 证实默认网络的存在。独立成分分析的研究证明默认网络的存在, 研究发现对大脑低频血氧信号进行独立成分分析, 可以分离出几个不同的成分, 其中一个成分就是默认网络, 其覆盖脑区与任务诱发的负激活脑区类似(Greicius,Srivastava, Reiss, & Menon, 2004; Damoiseaux et al., 2006)。

和感兴趣的朋友聊天,发现还有很多概念不很清楚,本着逐一掰斥明白的目的,未来几天会先围绕“默认网络”聊一段。

之后是“各种不同的网络”已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欢迎追剧。

明天降温+去听功能神外的学术会,需要想想穿什么衣服——这件事比较费脑子,我去静一静。

欢迎关注“女神经外科医生杨猫猫(yangyi0062)”.

文字节引自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关键词: 默认网络 大脑里的暗能量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