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骨科 > 老年人骨折治疗应突出“个性化”

老年人骨折治疗应突出“个性化”

收藏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来源:健康报 2016-05-08 17:00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老年人骨折发病率也持续增加。相关研究表明:60岁以后,年龄每增5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危险就增加1倍。如果老年人发生了胸腰椎骨折,应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注重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是以往的最优先选择,主要包括卧床、制动、石膏或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适应证较窄,适用于无椎管压迫、无神经症状、无严重骨质疏松、比较稳定简单的骨折。对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一般不太主张采用。因为患者一般要卧床6周~8周,这会加重骨质疏松,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导致卧床并发症,譬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致命性的并发症。
  手术治疗分为开放和微创两种。开放手术适用于胸腰椎骨折伴有明显的脊髓神经症状、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包括前路和后路手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临床上比较常用。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而开放手术容易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术后矫正度丢失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做了很多改进,譬如加用伤椎成形、植骨等,明显减少了并发症。
  微创手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短的手术时间和更少的住院时间,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微创手术具体包括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手术是在透视引导下穿刺针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PVP技术由法国医生在1984年首创,此后被广泛应用。其优点突出,主要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约30分钟)、可以局麻下手术、创伤小、没有手术缝线、术后即刻止痛,术后1天即可下床出院。PKP是在PV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相对安全性高,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价格昂贵,但骨水泥的渗漏率明显减少。
  谨防术后再次骨折
  很多患者家属经常会问,当老年人发生了骨折,无论是进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患者出院之后是不是意味着“治疗已经结束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种退变性代谢性骨骼疾病,骨折后要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预防再次骨折。
  目前有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3制剂是基本的药物。双磷酸盐药物具有明显的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减少新骨折发生。降钙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强度,显著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甲状旁腺激素(PTH)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在成骨、促进骨折愈合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效果明显。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中等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普通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可见,中国的古人早就认识到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老年人骨质疏松性的预防同样十分重要。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维生素D可以改善肌肉功能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定期的负重训练可以减缓神经肌肉的退化。老年人的日常饮食应该增加芝麻、牛奶、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应当限制高动物蛋白、增加蔬菜摄入,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通过锻炼可以改善跌倒的易发情况,常用的锻炼包括慢跑、快走、太极拳及其他有氧运动。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