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资讯头条> 说不清改不动的医疗

说不清改不动的医疗

收藏
来源: 2016-04-06 15:28

我没有走万里路,只是通过医生同行能够了解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医疗形态。综合看下来,个人认为05-09年是中国医疗最有秩序、效率最高的 年代。总的来说,那时乡镇医院能够开展一些手术,都是常规的风险不高的手术;那时县医院很积极上进,有些科室甚至有一半医生在外进修学习新技术;那时地级 市医院要主动的下乡去维护关系,否则病人就很少;省级医院医生在忙着临床上学习最新技术;而北京上海的国家级医院的医生则掀起sci论文大战,一分的论文 都牛逼。那时,病人自费程度很高,所以不愿意转到远处的大医院;那是有回扣,但医生都相信国家能够治理好;那时有红包,但是医生收了红包就会想办法为病人 省钱。那时乡镇医院医生水平低报酬低,可他们本就是大专学历,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兢兢业业;那时大医院医生很牛逼,他们是万军之中的领头羊百战余生的 佼佼者,大家都很服气。总之,有问题,大家都信心十足的要解决。

但是那时我们很幼稚,人家说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我们就当真了,没有到还有更 难更贵;人家说英帝家庭医生制多好,病人不花钱,我们崇拜,人家说美帝医生多么精英,收入多么高,保险处理一切琐碎事务,我们也信了。幼稚,轻信,然后贪 婪、自大,忘了区别英帝和美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忘了一些社会上最常见的道理。我们想我们看病不花钱又看的好,我们能够各取双方优点;然后我们为医改 目标而欢呼,好像每一条医改政策都将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未来。

最开始的时候,一个乡镇医院的进修医生情绪非常低沉的向我告别,他说他们院长要关闭所有的外科,他要么转行搞健康教育,可是自己已经在外科上付出了很多很多;要么调到县城医院,可是那样花很多钱。我没有在意,以为是一个个例,可是类似的事越来越多了。

然后是轰轰烈烈的各种评审,每家医院都用缓收病人、加班加点的整理资料,然后哪,唉不说了。

然后是各种管理措施一层层的推行,病人忽然多起来,乡镇不愿意收,就往县城转,县城医院爆满后,县城医生就往市里转。各个医院新开的大楼从空空荡荡到人满为患,县城医院竟然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

然后内外科的病人气氛都变了。比如很多老年人就是没有病也一年两次住院,“打打针、调理调理、疏通疏通血管。”

然后是几个开工厂的朋友来抱怨,说各种保险价格太高,实在没有干头,只好关厂。然后一个公务员朋友抱怨加工资1000,实际到手仅300,剩下的700是医保和社保。

然 后是医生朋友们开始厌倦了,大医院里发了很多sci论文的医生厌倦了,地县医院的开刀匠们也厌倦了,乡镇医生也干着没劲了,大家都去找点乐趣补偿自己多年 的奋斗。关于医疗本职工作,只有一肚子牢骚,说完了就不想提了。至于技术提升,大部分不以为然,一撇嘴就是不出事就行。有人说儿科危急,实际上真正危急的 手显微外科,医生更缺乏,这里我就不说了,因为说清楚很复杂,因为微博上没有底层的工人,不知道他们的痛苦。

然后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康复医院,雇佣几个大学生做按摩,退休的老头排队在医院等待;为什么?医保全额支付推拿费啊,退休没事干的老人家享受推拿又花不着自己的钱。于是类似的康复医院遍地开花。

然后医保竟然开始欠医院很多钱。

然 后我们竟然发现低价药物没有了,高价药物和器械依旧铺天盖地。可是,这些东西就是包装换了一下,没有太大的变化,成本依旧是那么低,到病人手里依旧是那么 高。那么利润去哪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大家都知道招标、进医院、医生使用、医保支付这一套流程;而且大家都知道招标是一种权力,招标单位很多、方法很 多;医院采购是一种权力,所以关卡也很多;医生使用和被控制渠道也是一种权力,所以大家仍旧在指责回扣;医保纳入支付范围、医保审核也是一种权力,所以医 保办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所以说,每一种权力都能决定价格和财富的流向,更为关键的是一个个组织壮大起来了。于是,这些组织都在建议医改,各种不靠谱的说 法更多了。

后来有明眼人告诉我,医疗价格价格越高,越对医保、医院、招标、卫生管理等组织有利,因为过手的钱越多,越有助于他们的权力增大。虽然他们口口声声的说要降低价格,但价格越高能够影响的钱越多,权力也就越大。而一线上面对面的医生和病人都无法降低医疗价格。

所 以我对增加某项权力的措施、说大话、未来许诺都很反感。比如钟南山院士,确实是最顶尖的医生,可是谁能说顶尖医生的社会观点就正确,比如他的观点是“公立 医院公益性”,“公益”是什么含义,这个观点是什么论据在支撑哪,所用的论据是否可靠哪?;比如部长说给医生加薪,可是,医生不是要取消编制吗?她有给医 生涨工资的权力吗?应该没有吧,医生的工资由医院发,医院属于地方政府、大学、军队、莆田系,她说了能算吗?

以我小人心态猜度,两会上各种 言论除了吸引眼球博出名之外,未尝不是争取权力的一招好棋。热词“三医联动”言外之意就是没有一家能说了算,既然如此,任何一家都可以推过揽功,任何一家 都说出很好听的话,完不成时指责别人配合不好。比如医保办也可以说今年加大医保报销比例,年底完不成时说医生医院过度医疗。

一场涉及每一个 人福利的医疗事业就成为很多小团体的权力争斗,可是这种利益纷争谁又能化解,谁又能来判断对错哪?这就让我想起了明朝的党争。我无政治智慧,化解不了。比 如“医生高薪”这个话题,我就不赞同,有北大复旦毕业的博士医生,有大专毕业的医生,显然二者收入应该要差别很大,但二者都是医生,他们满意的“高薪”尺 度是多大,应该用什么标准给哪?我想不出来这样的制度。

后来,我了解到一个中医。他很年轻,研究生毕业后北漂,最开始是只有一个社区门诊老 板肯收留,在靠门口的一张桌子上看诊病人,开出的工钱是地下室一张床、三餐的馒头加白菜。然后他兢兢业业的看病,五年后,他的诊金达到一次200,一天能 看50个人。大家算一算吧。我不知道他和老板怎么分成,但我很羡慕这样的医生,他没有靠任何东西,就是靠自己的技术。

与此同时,我也关注自 由执业、移动医疗等潮流,张强于莺下海、丁香园做线下诊所、保险等等说法一浪接一浪,然后医生集团、互联网医疗等各种概念一波接一波。吹鼓手们说了很多, 我都读了,可是我怎么算也算不过帐来,连大帐都算亏,细节更不用提。所以我又只能坚决的反对张强的路线和现在的移动医疗模式。我们现代医学的医生不是中 医,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与中医相比,现代医学药品、器械都很昂贵。现代医学的医生唯有寄生在医院,想做的更好,除了技术提高之外,改造医院的各种流程, 才能促进医疗的进步。我在基层帮扶一年,了解了很多东西,让我这样开刀匠去社区看病,最开始因为原来医院的品牌,可能还不错,一年之后,失去现代医学体系 的支撑,我可能也就是地下室馒头白菜的价格了,而且永无翻身之地。院长倒是好职位,可是,我能力有限、年龄已大,院长也干不了。

同龄人中倦怠的心境很普遍,40岁的外科医生本是最好的年华,比老医生精力充沛、理念先进,比年轻医生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本应大展鸿图,做一番事业。可是众多同行不约而同的厌倦,不想再奋斗,因为什么?一种说不清的无奈,一种人生就这样了的萧索。这又为什么?

所以说,医疗,真的说不清,也就改不动。医改,我其实没有满意不满意,不认为谁是一心做好事,也不认为谁是一个大坏人,没有想夸谁骂谁。真的。大家都努力了,大家的目标还是一致的,这么博弈也没有错。

只 是,事物发展有客观规律,我们不了解医疗发展客观规律,所以造成了今天困境。客观规律又很难被揭示。医生不一定了解,病人不一定了解,卫生官员不一定了 解,李玲这样的专门研究医疗的教授不一定了解。美国的制度不一定符合,英国制度也不一定符合,赤脚医生制度有它的弊端,凯撒模式有他的好处。在规律未曾揭 示,用政协发言人王国庆的说法是:先调查研究,明年再说。原话“今年将有3位副主席深入到医药卫生一线和广大公众当中进行深入调研”。大哉斯言。正是这句 话让我对未来竟然有了一点信心。

所以,我还是继续努力写微博,也在写一本书,一本关于医疗秩序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医生成长的书。内容浅薄,只求抛砖引玉,引发大家讨论医疗规律。此文就是为书做一个广告,希望得到网友的帮助。

关键词: 医疗

医友评论3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李秀亭 2016-04-12 23:41

原来领导抢着干活,现在领导看着别人干活!

李秀亭 2016-04-12 23:40

大实话!

胡朝贵 2016-04-06 23:24

都是我的心声啊,才二十几岁,我也是厌倦了,不想奋斗了,想着不出事就行!都为这样的自己感到愧疚,但我又能做什么呢?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