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医生”捉出”大病“ 沪社区医生袁医生的故事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生故事> “小医生”捉出”大病“ 沪社区医生袁医生的故事

“小医生”捉出”大病“ 沪社区医生袁医生的故事

收藏
来源:新民晚报 2016-01-19 14:15

袁志敏住得近,从家里到工作所在的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只要几分钟。一早出门,路上总是不断有人“袁医生”“袁医生”地与她打招呼,“心里蛮踏实的,所以,也就要做得更加好。”

聊养生的效果比吃药好
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对象超过了1800人,其中70%-80%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除了因为零零星星的感冒发热、胃胀膝盖痛什么的,会临时跑去挂个号,差不多都能“对上号”的张婆婆李伯伯们,至少每个月都会如约来袁医生门诊,量量血压、测测血糖,再配足一个月的药。“好在几年‘搞’下来,我手里管的高血压、糖尿病人,控制率维持在80%左右。”

她嘴里说的“搞”,其实是一桩桩自己“寻”来的具体事情。比方说,一些上了年纪的女性常常诉说“心慌”“胸闷”“气急”“乏力”,但就是查不出心脏有毛病。袁志敏不仅与她们拉家常、劝“相骂”,还组织起4个心身疾病“同伴小组”,定期相互间聊聊天,交流养生保健的做法。结果大家都说,效果比吃药好。

每周有三整天,作为一名全科团队长,袁医生是固定“蹲”在红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因为这里离她的1800名签约居民最近,“片区里还有5名9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设了家庭病床的,每周要上门。”160平方米的红庄服务站紧挨着地铁站出口,最宽敞“门厅”部位每天都会安排三五十人做理疗康复,或者大大小小的健康讲座。

三分之二时间主动“找事”

用三分之一时间想指定任务,用其余时间想自选动作,这是袁志敏对自己工作的小结。最近她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做事情又方便了许多”。她说,本来一月一次的健康教育活动,得到居委会的协助,干脆将“晨间血压管理”“中风再复发”“冬天营养菜吃点啥”连开了3次课。每次四五十人,大家抢着回答问题,互动气氛很热烈。

长宁区是全国、上海的医改试点。读了公卫中专、临床本科的袁志敏,10多年前开始,又专门去读了一个3年制的“全科大专”文凭,最终成了这里“土生土长”的第一代“全科医生”、第一代“家庭医生”。在区卫生计生委的安排下,她还与全区其他140多名家庭医生一道,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3张证书。

年届五十的袁医生坦言,做了30年的基层医生,最近几年做得最辛苦,但是也最“着劲”,因为目标明确,用得上力气,也看得到成绩。为附近居民、特别是有需求的签约老年人做健康“守门人”,在袁医生他们心里,就是“管”好他们的血压、血脂、血糖,就是“教”会他们平日里如何保健预防,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帮”他们联系到合适的上级医院或医生。

“大本事”吸引更多本地病人

仅仅为了打通“双向转诊”的通道,长宁区多年来化大力气建立多渠道协作体系,以信息化技术作支撑,目前全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卫生服务站点、149个家庭医生团队,都可以顺利通过预约,向包括华东、中山等大医院以及同仁、光华、长妇保等区域内二级医院转诊病人。“上两个月,我居然一下子从签约老病人中,‘捉’到了4名肿瘤病人!”袁医生说起这些事,依然有点激动。第一例老王75岁,住法华镇路150弄,长年糖尿病注射胰岛素,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血糖突然从7左右,一下窜到27,人也瘦了。一直在我这里看的,我说,一定要查!”结果,大便隐血阳性,再加个血常规,显示贫血。马上通过绿色通道转中山医院做肠镜,早期结肠癌。手术后,老王恢复得很好。

另一名“早发现”病人的故事,说起来更曲折。有一次社区卫生中心化验室发现一份检验报告的肝功能异常,误以为是袁志敏的病人,便让她立即通知病家。这名原本不是在袁医生处看病的祝女士,感动于袁医生“找上门来”的负责态度,从此成了袁医生的签约病人。这次因为肚子不适,被袁医生摸到了一个“块”。“我帮你联系去大医院!”“你一定要与家里人好好商量商量!”“赶快下决心吧!”最终是袁医生在电话里说通了患者丈夫,在中山医院分院接受了肠癌手术。

连续发现数例早期肠癌,家庭医生的“大本事”在周围坊间一传十、十传百。袁医生本人倒也是蛮开心——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的老年人肠癌早期筛查,“其实蛮简单的,先验一个大便嘛,就是劝也劝不听。”现在好了,只要是退休的本地病人来门诊,袁医生几个例子活灵活现地一讲,对方很快就去领检查单了。

“小项目”令老年病人惊喜

当然,社区病人的“痛”,不光光是肿瘤之类的大病。袁医生还举了个也许在一般临床医生眼中“极小极小”的例子:老年手足部位的皲裂。“其实,每到这个季节,很多来门诊看病的老年都会叫痛连天。虽然算不得什么重病,但我知道,那是真心痛呀,而且始终不见好。”

袁医生找中医科、药剂科、理疗科的几个同事反复商量,上个月搞出了一个“中药涂抹+微波照射”的新法子。临床一试,几位被裂开出血的大口子折磨都晚上无法安睡的老人说,“涂了几次药,照了几次光,花了几块钱,好了!”如今,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个站点同时推出这一小项目,竟令众多老年病人喜出望外。

关键词: 医生故事 袁志敏

医友评论6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杨芹 2016-01-25 21:50

团队合作很重要呀

尤怡 2016-01-25 13:55

多多理解包容医生,维护好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孟林 2016-01-25 13:52

医生真 是不容 易啊

苏哲 2016-01-25 13:47

医生真的不容易呀,希望患者可以理解医生,不要发生冲突

林燕莲 2016-01-22 23:11

同样是社区,感觉我还差好几张证,慢慢考。。。

戴元礼 2016-01-22 14:39

很有启发

查看更多>>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