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中医科> 中医药辩证论治癫痫

中医药辩证论治癫痫

收藏
作者:刘金民 来源:医师报 2016-01-13 14:46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辨证论治癫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当代中医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突破口在哪里,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渊源与沿革
中医药治疗癫痫自成体系
纵观古代医书文献,中医治疗痫病约有2000多年历史,其最早记载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婴儿病间”、“间(瘸)者,身热而数惊,颈脊强而复(腹)大”。其中“间”通“瘸”,指痫病病发有时,间隔而作。
中医对痫病的治疗理法方药自成体系:更关注对患者机体的整体认识,强调内环境的稳定及对于“气上而不下”、“脏器不平”等内环境紊乱的调节。其治疗方法丰富多样,除中药治疗外,尚有针灸、导引、食疗等。《素问 "虚实通评论》“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上踝五寸刺三针之。”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以导引法治疗痫病: “还向反望,不息七通。治……寒热癫疾。”唐 "孙思邈在《备急干金要方》日:“惊痫当按图灸之,风痫当与猪心汤”,以灸法、食疗等治疗痫病。
由此可见,中医药治疗痫病历史悠久,治法丰富,其理法方药自成体系,但需要我们挖掘、整理、继承和创新。
现状和问题
诊治标准及新药开发面临挑战
尽管中医药治疗痫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但与卒中等其他神经科领域的中医临床研究相比,其研究现状令人堪忧。
现有的癫痫中医诊治标准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癫痫诊断与疗效评定的试行标准(1992年)、中药新药治疗痫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993年第一辑)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行业标准( ZYJT001.1-94),一直是指导临床科研及中医药干预癫痫药物开发的主要依据与标准。但随着现代医学对癫痫本质的重新认识,部分概念的摒弃及生存质量的引入,中医现有标准已明显不合时宜。
目前,中医诊治癫痫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诊治标准不统一,病名诊断以偏概金,不能涵盖癫痫所有发作类型;(2)对癫痫的描述丰富且繁杂,缺乏标准化术语,难以与西医癫痫名词术语相衔接,不利于中西医界交流;(3)证候分型不统一,观察指标与时限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欠缺中医生存质量等概念。以上这些均限制了现有癫痫病证诊治标准的科学性与权威洼。
我们对近1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癫痫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很不乐观,人选的42篇文献Jadad记分均少于3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方法学方面,癫痫病症本身的特点使其临床研究,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的实施具有很大难度,从而导致现有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的可信度较低,但并不能由此否认中医的疗效,因为这仅仅是方法学上的问题。
在临床学中,我们发现市面上很多抗癫痫“中成药”都存在暗中添加西医抗癫痫药的问题,同肘西医也非常重视这一现象。吴逊教授等对北大医院癫痫门诊服用76种“中成药”的患者进行西医抗癫痫血药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这76种药物中均添加有西药成分。这种做法是中医和西医医生都应坚决反对的,原因在于:(1)以上行为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2)使原本可以通过正规治疗控制的癫痫发展成“医源性难治性癫痫”;(3)对中医治疗癫痫的社会认可度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此外,在中医治疗癫痫的中药研究和新药开发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资料显示,近十年除一些仿制药品及一些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的药物之外,没有一项中药抗癫痫新药通过评审。虽然有大量的中医医生运用中医药治疗癫痫且疗效确切,但是在抗癫痫中药研究和新药开发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研究与展望
中西医协作或能获得突破
从19世纪60年代溴剂用于癫痫治疗开始,不断有新的西医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广阔的用药空间,但这中间却并未有中医药的位置。
在第四届国际癫痫论坛洪震教授报告的《癫痫治疗专家共识》中,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生酮饮食等多种疗法,而中医药治疗癫痫仅仅是其他疗法中的一种。我们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中药对控制癫痫发作有确切的疗效,但在癫痫整个治疗流程中,中医药干预的切人点在哪里,在抗癫痫药物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如何才能参与进来,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按照现代医学的癫痫诊疗流程,通过单药治疗、更换药物、多药联合治疗,仍有约25%患者的发作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这其中又有多数患者不符合手术适应症、惧怕手术或术后复发。这部分患者多为难治性癫痫患者,他们往往会寻求中医治疗。因此,我们对难治性癫痫及颞叶癫痫进行探索,期望藉此找到中医药治巅痫的突破口。
我们以证候研究作为癫痫中医研究的起步,对102例颞叶癫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发现主要以痰气郁滞证为主,表现为癫痫反复发作,病情难以控制,平素面色晦暗,神情呆滞,发作时面色或苍白或潮红,气逆上冲,惊悸不安,或神情恍惚,痰声漉漉,或出现寻衣捻物,动作反复等植物神经、身心、智能、情感等方面的症状。我们常以柴贝止痫汤治疗颞叶癫痫的痰气郁滞证。此方由《伤寒论》柴胡龙牡汤及《医学心悟》定痫丸化裁而来,由柴胡、浙贝母、半夏、石菖蒲、煅牡蛎、天麻、枳实、白芍等药组成,具有疏肝熄风、行气化痰、醒神开窍之功效。
临床中,我们以柴贝止痫汤为主方治疗痰气郁滞型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在原西药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伴随症状改善良好。有些患者在停用中药之后发作次数再次增多,且伴随症状重新出现,加用中药届症状再次得到缓解,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中药的有效性在哪里?是仅仅关注放电病灶,还是关注人体的整体?中药除抗癫痫作用以外,对西医抗癫痫药是否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资助。研究者将大鼠模型分为中药组、卡马西平组、中药和卡马西平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多药耐药基因和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提示:中西药联合治疗控制癫痫发作效果最优;中药对癫痫反复发作及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耐药基因及蛋白的高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小结】
中医治疗癫痫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应积极建立癫痫中医药古代文数据库,以利于对文献的挖掘和整理、继承和创新。同时,我们应倡中西医界加强癫痫病证结合模式研究:统一西医癫痫症状名词与中医症状名词;统一疾病或发作类型的诊断标准;统一中西医癫痫病证的疗评价标准。加强中医辨治方案的总结和疗效验证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应加强中药新药的研究,特别是小复方和单味药的开发,中药在癫痫药物治疗中占领一席之地。同时,我们也呼吁中国抗癫痫会成立相应临床评价和技术准入组织,加强对中医界癫痫临床及基础究的指导和引导。最重要的是,应加强多学科特别是中西医界有关癫的学术交流,增进西医对中医治疗癫痫的了解和认可,将对促进双方合作与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医 癫痫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