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中医科> 糖尿病引起腹泻,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糖尿病引起腹泻,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收藏
来源:糖尿病天地微信公众号 2016-01-12 18:21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经历着腹泻所带来的不便与痛苦,小编曾专门为这个问题帮大家咨询了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李怡主任医师。李怡教授建议患者,糖尿病引起腹泻,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排便异常,有些表现为便秘,有些表现为腹泻,有些则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西医认为这些都是糖尿病引起神经病变,导致胃肠功能失调的结果,治疗方法是一样的。但在中医眼中,则有着不同的病机,治疗起来也有不同。

《糖尿病天地》: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腹泻都发生在饭后或午夜,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什么原因?

李怡教授:中医认为,糖尿病腹泻是因消渴日久,正气受损,加之进食生冷油腻、情绪波动及寒邪外袭等,重伤于脾,脾虚失运,水谷不化,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所致,久则伤及脾肾之阳。

经云:“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饭后,正是脾发挥“运化”功能之时,但脾气已损,运化无力,故腹泻;午夜为天地阴气最盛之时,阴气压制阳气,脾阳不振,亦易腹泻。所以,糖尿病所致腹泻多发生在饭后或午夜。

《糖尿病天地》:那么,糖尿病性腹泻的中医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

李怡教授:糖尿病性腹泻者属脾气虚弱或脾肾阳虚之证。故以健脾补气利湿止泻药为主组成,酌加温肾、收涩的中药。基本方为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炒白术、白扁豆、陈皮、炒山药、砂仁、薏苡仁等。湿者酌加苍术、藿香、佩兰;热盛者去党参,加马齿苋、白头翁、黄连;腹痛者加炒白芍;胀满者加厚朴、木香、干姜;浮肿者加泽泻、车前子、滑石等;兼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诃子肉等。另外,参苓白术散亦有中成药制剂,方便患者服用。

《糖尿病天地》:对于糖尿病性腹泻,您能否推荐一些食疗、按摩、针灸等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对于这些中医特色疗法非常感兴趣。

李怡教授:对于食疗,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可用茯苓、山药熬粥,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平时饮食里可酌加生姜调味,因为生姜有清除胃肠水气的作用。

  针灸治疗则应请有经验的医师施治,否则容易合并感染。主穴选脾俞、肾俞、胰俞、足三里等。如确属脾肾阳虚,患者可于每年冬至日开始艾灸足三里穴,隔姜灸,每日随年壮数(搓一小团艾绒,烧完算一壮,随年壮即多大年纪灸多少壮——本刊注),连续九天。夏季不宜行艾灸治疗,容易动火。三十岁以下不建议灸足三里。

  按摩疗法:第一步: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置于脐,绕脐按摩,如果有明确腹痛部位,也可以该部位作为按摩的重点。逆时针按揉腹部36圈,此为补法;第二步:双手重叠,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顺时针按揉腹部36圈,此为泻法。补为补虚,泻为泻邪,一定要先补再泻。第三步:双手搓热,自下而上搓腰部36次,然后叩齿(上下牙齿相互叩击——本刊注)36遍,再以舌在口中搅动,先逆时针36遍,再顺时针36遍,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徐徐咽下,以意念引至关元穴(脐下4横指处)。此为温肾法,因脾肾分为后天与先天之本,其关系很密切,其阳气亦可互相转化补充。

《糖尿病天地》:糖尿病性腹泻患者平时在生活、饮食、起居方面,您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李怡教授:控制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中心,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盲目迷信,要用科学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平时做好饮食定时定量;坚持三餐后步行至微微出汗为度;每周抽一天测四次血糖(空腹+三餐后),记录血糖值,并记录相应的饮食、运动情况,给医生,也给自己提供一个真实的、可以回顾的糖尿病生活资料,使医生能更好的指导患者控制血糖,也给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参考。

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糖尿病患者本着这一信条,抱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一定能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达到治病防病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