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毛钱处方”舆论大反转,该谁反思?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资讯头条> “四毛钱处方”舆论大反转,该谁反思?

“四毛钱处方”舆论大反转,该谁反思?

收藏
来源:北京晚报 2015-10-20 16:46

2015 年10月15日讯,现在,一条新闻经历“剧情反转”是常有的事。过去的这两天,华商报一条关于“四毛钱处方”的报道,同样在舆论场中被反转。12日,该报 报道,西安刘女士的爱人王先生患有高血压,一直坚持服药。国庆出游回来,王先生的血压一直降不下去,吃降压药也不管用。10月7日晚11点多,他们到五二 一医院挂急诊,医生只开了4毛钱的药,就让王先生血压降了下来。刘女士说:“我挂号都花了5元钱,没想到买药才花了4毛钱,就是我从病历上没看清这药名叫 什么?不过都说现在看病难看病贵,我活了53岁,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好大夫,值得表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表扬稿”在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上被广泛 转发,甚至还一度上了热搜榜。在此过程中,王先生的“血压降了下来”,也悄然变成了“四毛钱治好了病”。

就算没有受过医学训练,也知道根治高血压是个巨大的难题。于是,在网友们为“良心医生”一片叫好的第一轮热议过去之后,医生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综合起 来,专业意见集中在:“高血压是慢性病,只可能控制,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治好?!不经求证就随意发布新闻,是真相更重要还是吸引眼球更重要?”;“降压药 是要长期服用的,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不是说便宜的药就好,你得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呀,不然要那些进口药干嘛”;“治病用药多少完全看病情需 要。在我门诊,有些人我只给生活方式处方,一分钱不用,有些却需要上千才能搞定。至于一片药4毛钱,这个才不是最便宜的呢,5分钱一片的心痛定也可以(当 然副作用比较大)”……当然除了专业分析,还有一些情绪发泄的激烈言辞。从中可以看出,在医患关系的舆论场上,医生们真的急了。

这次的“四毛钱处方”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11年的“八毛门”。那年9月,媒体报道一个出生仅6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 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治好了病。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 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一时间深圳市儿童医院及当事医生遭到强烈指责。但在后续中,这个“治好了”的孩子病情出现反复,最后还是做了造瘘手术。孩子父亲事 后向医院和医生郑重道歉,可惜,这样的“反转剧情”关心的人并不多。倒是有不少同样的患儿家长因为看了报道,纷纷怀疑医院过度医疗,以致于延误了手术,让 自己的孩子遭了大罪。

当然,我们没法要求公众具备专业的医学素养,也不可能建议他们每看到一条有“爆点”的新闻就去搜索一下,然后进行考证。而且,我们也非常理解,公众之所以一 次又一次对这样的花小钱治大病新闻不假思索地叫好,折射出的还是他们对于医患关系、过度医疗、因病致贫等困境的焦虑。医生们再反感这些声音,也不能对这种 情绪无视,或者采取更尖锐的对立态度,那样最终有可能被伤害的,还是处在医患最前沿的医护同行们。所以,最不该作壁上观的,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的卫生管理部门。改革医疗体制任重道远,但普及用药常识,加强廉价药的生产和保护,这总是可以快马加鞭的吧。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四毛钱处方 舆论反转

医友评论1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吴谦 2015-10-21 09:16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