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把患者的隐私权弄丢了!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资讯头条> 我们把患者的隐私权弄丢了!

我们把患者的隐私权弄丢了!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 2015-08-21 09:34

你是否熟悉这样的场景:医院门诊,一溜排开十几张检查床面对着同样一溜排开的医生办公桌。虽然每张床前都有帘子拉着,可那帘子的缝大得可以走进去一 个人,而且谁都可以一掀帘子就进去。有时帘子正对着的是一排玻璃窗。可以说病人毫无隐私可言。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对的。患者的隐私权去哪里 了?

我们来看看美国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合理人性化的设施配备保障了病人的身体隐私权。美国医生都是笑脸相迎,医生病人之间更多是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和谐 融洽的关系,让病人得到最大的隐私保护与尊重。每个病人都有单独的检查间,需要脱衣解裤的检查,一定会让病人换上专门的检查服。而且,绝不会让病人当着别 人的面脱衣解裤,而是会让其先单独换好检查服,医生护士才敲门进来,大大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尴尬和紧张,也更好地保护了病人对自己身体的隐私权。而且检查 之前会先询问病人,征得同意之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身体接触。

除了身体上的隐私,更重要的是对病人病情隐私的保护。在我国,医生在吃午饭时、在宿舍楼里或者下班聚在一起时,免不了说说各自的见闻。如果是全国有 名的大医院,来看病住院的名人明星不算少,大家免不了经常指名道姓地说某某明星怎么怎么了,某某部长家里又怎么怎么了。谁也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任何不妥。但 是,这样做在无形之中已经侵犯了他们做为病人的隐私。

在美国做实习医之前,医院会对所有新上岗的人进行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对病人隐私及其他所有信息的保护,甚至有非常详细的明文规定:电 梯、走廊、咖啡厅等公共场合不能讨论病人的病情;写有任何病人信息的纸张不能扔进普通垃圾箱,而应扔到特制的上锁的回收箱内,由医院统一销毁处理;医院的 电脑每人都必须用自己的ID登录才能使用,用完必须马上退出,以免旁人看到里面的内容;病人的病情只能向病人本人及病人签字指定的家属交待,其他人都无权 知晓;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电脑查看与工作有关的、亲自经管病人的信息,查看其他病人的信息都属违法;没有病人的书面签字同意,任何人不能给病人拍 照、录像……内容繁多,整整一大篇。

病人病情只能让病人自己和其指定家属知晓,其他人无权得知,无关的工作人员不得通过电脑等方式查看病人信息,一旦违法将受到处罚。病人的照片及病理资料等不经允许绝对不会流出。医疗工作者把尊重患者隐私当成一种常态。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某著名球队的一位著名球星化名入住哥大医院,一些并不直接参与他医疗的医护人员非常好奇,想知道他到底得了什么病,于是通过医院的计算机系统查看了他的病历资料。此事被发现后,他们全部被开除。

该医院也曾有本院职工生病后,某平时和她很熟的保安向某秘书打听她的病情。某秘书在未经病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查看了她的入院记录,发现她得了心脏病,告诉了保安,保安然后又告诉了某清洁员,于是几乎整个后勤部门都知道她得了心脏病。事后,涉事的保安、秘书均被开除。

2013年美国著名的约翰 "霍普金斯医学院也发生了一件轰动医学界的大案。一个妇产科医生,从2005年开始,偷偷用摄像笔拍了约7000名病人妇 科检查的照片、录像,存在个人电脑里,并未向任何人传播,后来被一个同事护士发现,报告了院方。这不只是违反了医院规定,而是已经构成了违法犯罪。医生马 上被开除,警方及FBI介入调查,医院及医生被起诉。事件最后以医院赔偿1亿9千万美元、该医生自杀了结。

在美国医疗领域,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对于病人的病例保密问题还专门颁布了相应的HIPAA法案和技术标准。全面维护病人的病例记录等个人隐私权益、医疗信息安全。为患者隐私加强了法律保护。

可以说美国在医疗制度上真正建立了一种良好平等的医患关系,让患者真正感受到被尊重保护的感觉。

对比美国医院对病人隐私的高度尊重和保护,国内的医院和医生显然还严重缺乏这一意识。大家认为手术室自拍并无不妥,看不出病人是谁,所以没有问题。 但美国医生会指出,这样做不对,没有征得病人同意就拍照,已经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更何况还上传到社交媒体。这样的事,在微博、微信上并不少见。不能指责 这些医生没有道德,只能说,国内整个医疗界,保护病人隐私权的意识根本还不够。为了科研收集资料,为了宣传推广医院,为了其他任何原因,都可以随意给病人 拍照、查看病人资料,而无需征得病人同意。

医患关系一旦建立,除了医生要自觉保护病人的隐私外,还包括,医患双方要互相尊重。从医生方面,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自主权和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

在美国,有些病人会不愿意医学生、实习医、住院医看他们,由于宗教及文化习俗的原因,许多病人会对大夫的性别有要求。医生不能要求病人跟我们的认知 相同,但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病人不愿意实习医看他们,医院就不会让实习医来看。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还有其他很多的学习机会,毕竟大部分病人都很配 合。

我们把患者的隐私权丢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姚贝娜的眼科医生的所做所为就不足为奇了。不可否认,他一定是名技术过硬也认真负责的医生,才会赢 得姚父的信任。他为了挽救另一名患者的视力,连夜工作到12点,也非常可敬。但他在个人微博上公布捐献者及受捐者的信息,还刊登姚贝娜眼角膜的照片及受捐 者手术的照片,就已经严重侵犯了两位病人的隐私权,损害了病人的利益。而更离谱的是,他居然带领记者在姚贝娜去世后进入太平间进行拍照!他真的是无辜的 吗?他会不知道那几个帮他拎东西并和他一起走入太平间的人是谁?没有他做内线,记者怎能知道何时何地取角膜,何时何地做移植?没有他事先提供信息,受捐者 手术的医院又怎能早早准备了姚贝娜的大幅海报和大批白花,甚至准备现场搞个纪念活动?网上对他进行道德谴责的人也很多,他和他所服务的医院的这种行为,若 在美国,早已超出了道德谴责的范围,而是绝对是要被开除、暂停行医执照、并被起诉的节奏!医院也一样要坐上被告席!

按法律规定,医务人员有意、无意泄露患者隐私要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首先,医疗机构和(或)相关责任人应承担 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责任;其次是行政责任,侵犯患者隐私权可根据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最后是 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增加了一个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国家机关或者金融、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 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大环境的改善非一日之功,不妨从点滴做起。如果医务工作者能更好地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每一位患者,医患关系就会有所改善,互相尊重、信任的医患关系也就不再遥不可及。

关键词: 患者 隐私

医友评论1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医和 2015-08-21 09:49

给患者最大的尊重,也是尊重医生自己。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