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血压170吃药后降到156后又降到146,后又降到1...

会员64542000 72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半个月前血压170吃药后降到156后又降到146,后又降到130今天降到122低压69平时压差都在78-85.吃过硝苯地平现在吃的是尼莫地平片每天半片。现在血压一低到122头晕。怎么办?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过去近20年每天两片罗布麻降压片。保持的还行。半月前血压突然升高到医院开的是硝苯地平每日两次。每次一粒。血压降到有时130左右。我觉得头迷糊。后来医生说换一种降的慢的尼莫地平。我没按医生说的量去吃。我自己每天半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医生指导我用药。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赵悦 副主任医师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乙等
擅长: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律失常
已帮助用户: 3849
问题分析:现在血压一低到122头晕,头迷糊,建议改为长效降压药物降压,每天24小时平稳降压。
意见建议:所服的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均为短中效降压药物,血压忽高忽低对脑血管不好,口服络活喜,先半片开始降压,每日一次。如果血压控制不满意,改1片,每日一次。
有用0
相关问答

140mmHg以上和90mmHg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来说,通常是140/90mmHg,最好是120/80mmHg,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对于轻微高血压,可以通过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的药物以及arb类的降压药。根据病人的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降压药,一级的高血压病人可以服用一联的抗菌降压药,如果是2-3级的高血压,单用一种药并没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可以配合其他的降压药。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的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属于正常。
血压高于140/90mmHg属于高血压,按照高血压的等级分为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和三级高血压。因此,在有高血压、有心、脑、肾等靶脏器损伤的情况下,特别是2型高血压以上的病人,要及时服用降压药。降压药主要有五类,用来降低血压在140/90mmHg以内,可以选择低用量单一的降压药,如果一种药的疗效不佳,可以用另外一种药进行治疗,这样就能降低到140/90mmHg。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149mmHg的血压可以通过药物、该病生活方式等何降到正常。
一级高血压是收缩压149mmHg,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可以进行生活习惯的调节,让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首先要做到低盐饮食,每天摄入食盐少于6克,多食用新鲜的蔬果,严格戒烟、戒酒,避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饮料。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每天的睡眠量要保持在7-8小时。另外,锻炼是降低血压的最佳方式,适当的锻炼身体,可以降低血压。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溶血黄疸降到指数降至12以下时较安全,溶血性黄疸的下降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具体分析如下: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病因就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在溶血的控制下逐渐恢复的,黄疸指数会慢慢降低,不会反复。同时也会有血红蛋白升高,网织红细胞减少。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黄疸指数低于12,那么患者的病情就会比较稳定。但黄疸的降低有时会比较慢。部分新生儿的下降比较快,一般在2个星期左右;一些新生儿的下降比较慢,一般要4个多星期。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恶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和及时降压同时进行,主要通过药物降压。
适时降压是在最初几分钟至1个小时之内,即在开始的几分钟至1个小时之内,即平均动脉压下降的程度,不高于处理之前的25%;控制性降低是在2-6个小时之内,将患者的血压降低到160/100mmHg,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在接下来的24-48个小时里逐渐恢复到正常值。在降压之后出现了严重的脏器缺血症状,那么在接下来的1-2个星期中,要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心病高血压降到多少130mmHg、80mmHg合适。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特点是体内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舒张压在90mmHg以上。高血压是一种以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和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对于有高血压的人,目前的推荐是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