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人感觉疲乏脚酸,大便软烂偶有腹泻、上腹部胀...

会员57139800 3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近一个月人感觉疲乏脚酸,大便软烂偶有腹泻、上腹部胀、下腹部胀,胃部有烧心、沉重感,如被人用手一把抓住,无肉眼可视便血,且近段时间发现有尿等待现象,想尿可到了厕所又要酝酿很久,无肉眼可视血尿。现在老怀疑自己患癌,精神很不好,吃饭还算正常,瘦了大概有6斤。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4月29日 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指标(男性)、大便常规+OB,结果血常规和肿瘤指标、肝功能都正常,大便隐血阳性;
5月3日 检查大便常规+OB,结果大便隐血阴性。
5月5日 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直肠炎 其他正常
2014年8月 做过胃镜 中度浅表性胃炎 其他正常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问医生会不会是胃癌或是膀胱、前列腺出了问题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继超 医师 天津市蓟县官庄镇卫生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已帮助用户: 30821
问题分析:根据您的描述,主要怀疑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怀疑是胃部出血所引起来的。现在有一些腹泻腹胀的情况,初步考虑是长时间的胃炎,导致胃肠道功能急剧下降,脾胃不和,肠道菌群失调,都是有一定关系的。不考虑是癌症的存在。
意见建议:根据您目前的情况,建议您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应该会比较好。西药用于控制急性并发症,消炎治疗。中药用于综合调理脾胃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情况。比如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参苓白术丸,枫蓼肠胃康等几种药,对于您的情况就是非常有帮助的,平常饮食上要注意,一些生冷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不然容易加重病情。
有用0
相关问答

大便湿软烂是慢性肠炎引起的,可能是由于平时不规律饮食或者暴饮暴食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可以口服健脾养胃,理气除胀的药物来进行缓解或口服抗生素。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口服益生菌或益生菌类食物。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大便湿软烂是慢性肠炎引起的,可能是由于平时不规律饮食或者暴饮暴食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可以口服健脾养胃,理气除胀的药物来进行缓解或口服抗生素。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口服益生菌或益生菌类食物。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大便湿软烂是慢性肠炎引起的,可能是由于平时不规律饮食或者暴饮暴食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可以口服健脾养胃,理气除胀的药物来进行缓解或口服抗生素。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口服益生菌或益生菌类食物。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上腹部胀不一定是肝的原因。
上腹部胀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肝脏功能不好也会出现上腹部胀,比如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而且医诊断中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肝胆湿热,都是由于肝的功能失调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身体健康。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劳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右侧上腹部位疼痛,还需要注意排除胆囊疾病,肝脏以及十二指肠疾病所引起的上腹部疼痛感,以前得过胆囊炎,不能排除胆囊炎复发可能。可以到医院进行局部超声波检测,血常规检测,做十二指肠引流,上腹部ct扫描,腹部X线平片,胆囊造影,胆囊收缩素试验。

胡春晓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大便糊状不一定是腹泻。
粪便粘稠并不代表是拉肚子,也有一些是因为肠胃功能差,或者是身体有湿热所致。腹泻是指大便的频度比平时多,粪便变得稀稠,每天大便的数量大于200g,或包含未被消化的食品或脓血、粘液等期刊。拉肚子经常会出现大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一般可以服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品。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