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6年病程,男28岁,6年以来一直持续性头部闷胀、隐隐...

会员53341234 28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有6年病程,男28岁,6年以来一直持续性头部闷胀、隐隐胀痛(是长年累月不间断的闷胀)而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主要以额头、太阳穴以及后脑勺为主,同时伴有耳鸣,注意力不能集中(眼睛很难集中仔细去看一个东西),一直头部闷、胀痛多年来从未减退,持续性的,另外的重点是,如头部枕靠在沙发椅上(比如看电影),后脑勺靠在枕头上,时间一长后脑以及整个头部就异常胀痛,往往在看电影的时候尤为明显。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1、大脑核磁共振CT检查无问题
2、鼻窦CT检查无问题
3、脑部血流图检查无问题
4、颈椎CT检查有颈椎轻度退变(椎体排列有序,生理曲度存在,部分椎体边缘少许骨质增生改变,椎间隙未见明显异常,项韧带部分钙化)
5、心理(抑郁忧郁)检查无问题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问我的症状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陶猛 主治医师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妇产科 二级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
已帮助用户: 30315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你的症状考虑是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因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睡眠不足等引起的。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
意见建议:建议你保持充足睡眠,每天午休半小时。保持身心愉快,生活要有规律。远离烟酒辛辣食物刺激。
有用0
尹相锋 主治医师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中医科 其他
擅长:1.颈肩腰腿痛疾病;2.埋线减肥;3.疑难杂症,经...
已帮助用户: 24093
病例分析:根据描述,上述症状要考虑与颈椎病有关系。这是常见原因。
意见建议:颈椎病治疗是系统过程,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平时注意姿势,充分休息。
有用0
相关问答

主要考虑是慢性的鼻炎导致的,可以针对性的应用养血清脑内的药物配合,抗炎的药物以及清热通鼻窍的药物来进行调理。也考虑是高血压,高血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等症状的。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男性非淋症状是持续性的,也可能会反复发作。
男性非淋是指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如果男性得了非淋菌性尿道炎,可能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持续性存在的,也可能是反复间断性发作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尽快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王晓彦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天坛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胃癌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饮食不规律,熬夜,压力,心理压力都会患上胃病,表现为胃部不适、隐痛、酸反流、恶心、呕吐等症状。服药后明显减少,考虑到胃炎、胃溃疡,有必要做胃镜检查。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持续性房颤是否吃抗凝药,需要视情况而定,具体分析如下:
持续性的心房颤动是否要服用抗凝剂,要进行血栓栓塞的危险评估。在评分时,要注意患者65岁以上,有没有外周血管病变,有没有中风病史,有没有心力衰竭,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出现两种以上的情况,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持续性的房颤是可以调养好的。
持续性房颤可能是因为心脏瓣膜病、暴发性心肌炎、慢性的肺部等疾病,都有可能造成持续性房颤的发生。发生后需要立即前往医院,通过各种辅助仪器检查,明确病情后对症治疗。在治疗方面,应该积极地治疗原发病。遵医嘱使用控制心室率转复的药物,还有预防血栓形成和脱落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持续性胸闷的原因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血管神经症、呼吸系统疾病等有关:
1、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阵发性的胸闷。
2、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失眠、焦虑、双手震颤等症状。
3、呼吸系统疾病:肺心病、肺拴塞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持续性胸闷的等的症状,可以通过肺功能、肺CT、甚至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