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今年11岁,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8日,已发生...

会员53776944 11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小女今年11岁,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8日,已发生心动过速4次,每次都是突然感觉的.并伴有喉结有阻塞感觉(患有偏2度扁桃体),其他没见什么异常,精神各方面都很好,送当地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北海市)医生用药复搏后,(210-220次/分)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不知是否确诊?请问崔主任我们该怎么办?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送医院儿科医生用药复搏后,(210-220次/分)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到哪里进一步确诊,是否需要手术?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根青 主治医师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律失常(各种常见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速、预激综合...
已帮助用户: 318
问题分析:您好! 室上速就已经确诊了,建议做电生理检查+心脏导管索射频消融手术。
意见建议:心内科住院。
有用0
关注
王书鹏 医师 河南省胸科医院 内科 三级
擅长:急性心肌梗死
已帮助用户: 2807
问题分析:您好,这种情况建议行心电图明确是室性还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而指导治疗。
意见建议: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由于心电活动存在异常通道。需要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室上速频繁的发作,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并且做对症治疗。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果症状没有明显好转,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对于心动过速的治疗,目前大多以药物以及电生理治疗的方法来控制来改善患者病情。
根据心动过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临床会开具药物来调整患者心脏节律,减慢心率。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调节心律失常药物等。另外,参松养心胶囊这类中成药在临床当中也会经常运用,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帮助患者改善心脏传导、心肌供血和心室重构,对于治疗室性早搏、房颤、心动过速等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部分严重的心动过速,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可能会建议进行电生理治疗,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进行操作,以修复异常的电信号传导路径或创造新的传导路径。

王燕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一般发生心梗后,患者可以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后心慌、气急、烦躁或心绞痛的症状。
心肌梗塞后会感觉到疼痛,主要是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也可能是上腹或者是上胸,也可能是上胸,也可能是下颌、背部、左上臂。出现烦躁不安、大汗、濒死感、发热、心慌、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咳嗽、头晕、颜面紫绀、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了心肌梗塞,那么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也可以选择进行血管介入手术,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的打通心脏的冠状动脉,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病情。比较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替格瑞洛这三种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例如心室颤动或者心室扑动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电除颤、电复律纠正。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心病一般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会发生心绞痛。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可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变异性心绞痛等,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会发生心绞痛。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小儿轮状病毒可能会发生心肌炎。
轮状病毒侵入心脏会造成心脏的感染,从而引发轮状病毒性心肌炎。轮状病毒性心肌炎的儿童,其表现为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变化,虽然没有明显的心肌炎表现,但是也会受到轮状病毒的影响。由于儿童通常不能用言语来描述其病症,而且儿童严重时会出现严重的精神不良和呕吐,因此很容易忽略心脏的损害。所以当孩子多汗、脸色惨白、精神萎靡、口周有发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做心肌酶,心电图,肌钙蛋白等相关指标,以明确是否患上了心肌炎。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