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俗称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维生素不足,导致身体的凝血因子活性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出血症状。一般在出生2~3天后,由于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降低,就会出现呕血、皮肤出血、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患者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新生儿出血症根据发病时间分为3个类型:
第一,早发型,出生后24小时内发病,跟产前女性服用了干扰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有关,也有的病因不明,轻重程度不同,轻的皮肤少量出血或脐带残端渗血,严重的皮肤、消化道、脑等多器官出血,颅内出血可能会致命。
第二,经典型,在生后第2-5天,早产儿可能延迟至2周发病,有皮肤瘀斑、胃肠道出血、脐带残端渗血等症状,婴儿情况好,自限性出血。
第三,晚发型,出生后1-3个月发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多见,有慢性腹泻、营养不良,除其他出血部位外,几乎都有颅内出血的情况,死亡率很高,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出血症的患者大多都有良好的预后,不会留下任何的后遗症,通常十多日内就会停止流血,不会再出现。
出血的部位、程度以及治疗的时间长短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如果出血量过大,耽误了治疗时间,很有可能会造成病人的生命危险。颅内出血的预后要好很多,少量的血液可以自行消化,但是出血的数量多,对人体的伤害也会很大,有很大的几率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脑部出血可能会留下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血应按病因进行处理,途径如下:
1、血小板减少:主要是由宫内感染、缺氧、窒息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对症处理,同时还需要做血常规来判断血小板低。
2、维生素K不足:主要是因为孕妇不能食用蔬菜,或者是产后妈妈月子期间出现偏食,在新生儿期或者产后1-3个月内出现维生素K不足。
3、凝血功能紊乱:包括感染、血友病等先天性原因。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身体上有瘀斑或瘀斑,并且持续长大,需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出血症主要是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维生素K不直接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其本质是作为维生素K依赖羧化酶的辅酶,催化凝血因子前体蛋白转变为凝血因子。新生儿体内取法维生素K的时候凝血因子不能羧化,从而不能生成具有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故易发生出血。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去治疗,以免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正常新生儿生后2-7天有生理性维生素K也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V、X活性低下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原因是维生素K贮量少,孕母的维生素K只有10%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是牛奶的1/4,因此母乳喂养儿容易发生。维生素K由肠道正常菌群合成,初生新生儿肠道无菌,奶量不足,影响合成维生素K,也容易发生新生儿出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