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白天低烧正常吗

匿名 1-3 已回复
全部症状:宝宝清晨6点左右醒来后,体温从35.8逐渐升高到37.2度--37.3度,宝宝白天睡觉后体温逐渐下降到36.4--36.7度,晚上20点睡觉后,体温逐渐下降到35.8度。精神状态良好,食欲一般,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发病时间及原因:2010年6月18日--7月3日在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手足口病,出院时体温最低35.8度,最高37.5度。
治疗情况:7月3日,体温在35.8度--37.5度,医生说呼吸道有点炎症,医生开了乙酰麦迪霉素干混悬剂日,利巴韦林喷剂,乙酰麦迪霉素干混悬剂,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现在体温35.8度--37.3度。
补充提问:
宝宝年龄一周零一个月,宝宝得手足病较重,得手足口病期间睡觉时身体有抖动,出院时做了脑电图,脑电图正常,7月3日做的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数19.9%低,淋巴细胞百分数72.8%,淋巴细胞绝对值5.56高,平均红细胞体积75.7低,平均血红蛋白量25.8低,血小板434高。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艳 医师 个人诊所 内科
擅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 140335
你这个情况是正常的啊.没有问题的.不要担心啊。不需要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发烧通常是要考虑因为有病毒性感染或是有细菌性感染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反复出现发烧,这时应该要去医院化验血液常规来检查看看,然后可在根据检查的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会比较好的。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一直低烧一般是因为体内存在病菌感染引起的。因为病菌随着呼吸道或者消化道进入体内,病菌在体内增殖释放内毒素并刺激诱发炎症,之后释放炎症介质,与致热源发生反应,从而出现发热。另外,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就会出现低烧的现象。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宝宝晚上低烧白天没事,可能是和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有关。宝宝睡着以后,新陈代谢变慢,血液循环也会变得缓慢,身体的抵抗力因此会有所下降,很容易被细菌或者病毒入侵感染,出现发烧的症状。如只是低热可以给宝宝做温水擦浴降温。如果有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可以给宝宝服用感冒药物。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宝宝咳嗽低烧37.5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护理来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婴幼儿出现咳嗽37.5度时,应考虑是咽喉炎、支气管感染,可以口服鲜竹沥口服液、头孢克肟、川贝枇杷露等。平时多给孩子多喂些温水,如果孩子出现剧烈的咳嗽症状,可以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喷雾,同时还可以多吃冰糖煮梨等。37.5度以下可以选择用退热贴敷在头部,也可以用热水擦拭腋下、腹股沟、手心、脚心等处,这样可以用来降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宝宝老是低烧,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宝宝老是低烧,提示体内还是存在炎症,家长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给宝宝治疗。
2.物理治疗:宝宝老是低烧,还可以用冰块冷敷额头、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退热的同时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3.日常护理:宝宝老是低烧,家长要让宝宝多休息直到康复,注意保暖,空气注意流通;平时要让宝宝多喝水,加强营养摄入。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腹泻、低烧要看精神状态、全身症状状况,若一般状况良好,只要对症治疗就可以了,不需要用退热药。
1、调节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食物,主要是牛奶、稀饭、米糊等。
2、可以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可以口服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
4、避免不能盲目服用抗生素。首先要检查大便是否出现感染的指征。
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