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0.7*1.2CM与胆管结石0.5*0.6CM,现在...

会员45591365 2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胆囊结石0.7*1.2CM与胆管结石0.5*0.6CM,现在吃胆石通胶囊一个礼拜了,发现大便次数增多3次这样,而且出现头晕目眩症状,请问要继续用药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吃胆石通胶囊一个礼拜了,发现大便次数增多3次这样,而且出现头晕目眩症状,请问要继续用药吗?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吴婷 长沙市中心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63495
问题分析:您好,你可先考虑溶石疗法,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
意见建议:注意多喝水,照B超看大小和位置来定治疗方法。除溶石法外还有超声波、微创手术。请临床医生检查后,才能定。
有用0
相关问答

胆囊结石可以适量的吃洋葱的,胆结石患者的饮食上需要三餐定时饮食,不要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不要吸烟和饮酒,尽量少吃豆腐和菠菜以及动物内脏,不能饮酒以及暴饮暴食,需定期复查腹部彩超。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胆囊结石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胆囊结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会导致胆汁的酸性、胆固醇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沉积,从而导致胆囊内的结石。肥胖、长期暴饮暴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胃肠道手术、肝硬化等都属于高风险的危险因子。另外,一些年轻人因为不喜欢吃早饭,导致胆囊中的胆汁滞留太久,导致了胆囊结石的发生。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胆囊结石能治愈。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胆道直接排出,如果胆囊结石不能再发生;2、对于泥沙样的胆囊结石,可以选择消炎利胆类的药物。如果发生胆道阻塞,可以在十二指肠镜下进行胆道切除,以保存胆囊的功能。如果病人平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避免反复发作;3、如果胆囊结石持续时间过长,并且反复出现慢性胆囊炎,胆囊收缩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手术来治疗。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一般情况下,胆囊结石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上腹部、腹胀等轻度的症状;
2.部分结石可导致急性胆囊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
3.少数胆囊结石虽不大,但有嵌顿在胆囊颈,或跌落到胆总管,造成嵌顿,造成急性、剧烈的疼痛,严重的可导致胆囊坏死;
4.如果胆囊中有太多的结石,就会导致胆囊的功能下降。如果出现慢性的胆囊炎,就有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产妇胆囊结石通常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在产后行手术。
如果怀孕时有胆囊结石,通常不能做胆囊切除手术,因为胆囊切除术是要做全身麻醉的手术,这样会对怀孕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在产妇在生产后再进行外科手术。如果怀孕期间因胆囊结石而出现胆囊炎,可应用抗生素或利胆的药物来控制感染,如感染持续时间过长,且已临近产期,则应在取出胎儿后进行胆囊切除,以控制病情发展。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胆囊结石要用,溶石药物、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
如果为胆固醇类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考虑溶石治疗,如遵医嘱口服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山莨菪碱,可缓解胆道痉挛,缓解疼痛不适,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的诊治。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