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坏死程度与心肌梗死时间有关系吗

会员44009465 0 已回复
心肌坏死程度与心肌梗死时间有关系吗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问题分析:当然有关系,心肌坏死的时间长,也就是心肌梗塞抢救的时间晚,坏死心肌的面积就大。
意见建议:所以从诊断心梗,到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到抢救,每一分钟对患者都很宝贵。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根据时间主要分为以下四期:
1.超急性期,又称为超急性损伤期,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阶段,通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数分钟至数小时。
2.二期叫做急性期,是此期开始与梗死后数小时或者是数日,常常可以持续到数周。
3.亚急性期,又称演变期,为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周至数月,通常不超过3个月。
4.陈旧性期,也称慢性稳定期,一般心肌梗死发生大于3个月为陈旧期。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属于心肌细胞的凝固性坏死。
心肌梗死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心肌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在长期缺氧或者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缺血或缺氧性损伤,使其产生梗死现象。通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所致。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老年人由于患有心脏病或者其他疾病而突然死亡的现象。心肌梗死后,病人面临着某种风险,恶性心失常性的可能性,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这一状况很可能直接威胁到病人的生命,请及时送医院就诊。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后1周内,属急性期,这个时期就是必须有良好的休息,目前还没有绝对卧床休息的要求,但切忌过度疲劳,最多也就是下床活动一下,此种状况仍应以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为条件。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度劳累,这样才能够让心肌恢复到正常状态。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均不能做劳累活动,以平常走路或做家务为主,这也未尝不可,但切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如果症状严重,患者一定要坚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和稳定斑块的药物,增加冠脉供血,控制心室率等药,也要经常到医院复诊。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吸烟和酗酒,这样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通常有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是由心脏供血的动脉,也就是冠状动脉,在动脉硬化的同时,还会出现血栓,因此,要想防止心肌梗塞,就必须要防止动脉硬化。一般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习惯中进行调整,同时还可以用药物进行调理。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利于降血小板、提高血液循环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好时机是在12个钟头以内进行,并尽可能地尽早进行。在2个钟头之内进行溶栓治疗,其效果、预后和死亡率均与直接置入支架相同。在没有介入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中,更应该尽快的使用动脉进行溶栓。通过溶栓的方式,可以为以后的介入手术做出判断。一些特定的病人在12-24个钟头后会有持续的胸闷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可能会有休克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是左前室部位的坏死。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多见于左前室部位的坏死。其根本原因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严重的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侧枝发育不良,心肌缺血超过1小时。在起病后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再灌注,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缩小坏死范围。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