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匿名 24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中医怎么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18年前诊断为再障,2011年暑假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晨起尿呈酱油色,乏力。2012年5月发病,血尿不止。。 用甲龙治疗一周后转为口服强的松,血红蛋白一度升为93,后直线下降为68,白细胞2千多,血小板正常。 少用激素,想用中医调理改善症状(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范增军 医师 河北邢台贺营医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对消化、呼吸、两性生活、生殖...
已帮助用户: 247495
问题分析:1,你好,从你的描述看,主要异常是尿检隐血和蛋白尿阳性,咨询相关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积极的进行明确下原因,属于蛋白尿原因待查,引起重视。出现的蛋白尿一定要重视,需要明确下原因,最常见的是各种肾炎以及免疫性病变,以及生理性蛋白尿等。
意见建议:2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明确下蛋白尿性质,同时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确下总的蛋白数目情况。3注意不要忽视,积极的就诊肾内科,进行相关的检查,进行合理治疗,祝你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中医对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的,中医只是起到一定的体内内环境的调节作用。对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旦白尿的治疗还是选择西医治疗,常规治疗主要是控制溶血发作。长期血红蛋白尿可导致缺铁。铁剂可使活性氧产生,PNH细胞对氧化损伤很敏感,易诱发血红蛋白尿。肯定缺铁后应从小剂量开始治疗,仍有反应者应停用。输血除能提高血红蛋白,维持组织需氧,尚能抑制红细胞生成,间接减少补体敏感的红细胞。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儿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属于免疫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相对较慢。最初的症状大多是不同程度的贫血。大多数患有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为酱油或棕色。一般认为华法林衍生物,一种抗凝血药物,可用于相关的有效治疗。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中医认为,胃瘫主要是因为气滞血瘀、脾胃亏虚、气血不足等导致的。可以通过中医汤剂或者是针灸来进行治疗:
1.如果患者出现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饮食后腹胀等症状,可以口服归脾汤,同时还可以针刺胃脘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以健脾益胃;
2.如果患者出现反酸、呕吐、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可以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并对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穴进行针灸,以调养胃,醒脾。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一般情况下,中医通过清湿胃苓汤、龙胆泻肝汤、血府逐瘀汤等药物治疗湿疹,具体内容如下:
在中医上,湿疹属于过敏症。这是因为气血两虚和血虚风燥引起的。一般都是因为脾胃被湿所致。如果是因为脾胃不能正常运行,就可能导致体内的湿气和外感风邪的出现。而湿疹一般有三种类型:脾虚,湿热,血瘀。脾虚患者可用清湿胃苓汤,湿热者可用龙胆泻肝汤,而血瘀者可用血府逐瘀汤。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通常情况下,粉瘤中医通过药物、一般方法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粉瘤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背部,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例如人参健脾丸,较小的粉瘤可以用火针针刺,两天以后用力挤出,外涂碘酒。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丹毒是一种急性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突然变得通红,颜色变得通红,然后迅速扩散。中医治疗丹毒,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1.通过红外辐射和口服中药进行调理,可以服用中药血毒丸、三妙丸、中药金黄散外敷、马齿苋煎水外敷、新鲜的仙人掌捣烂外敷;
2.治疗期间,要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食用海鲜、腥膻等食物。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