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高跟母亲血型关系大不大?

会员39728936 5天 已回复
新生儿黄疸高跟母亲血型关系大不大?宝宝出生第5天,今天查黄疸高350,主要病症鼻子黄有白点,眼睛黄,脸也发黄,吃母乳不愿用力,请问医生这样严不严重?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周国陶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已帮助用户: 37495
问题分析:那你需要及时注意带孩子就医用药治疗的。需要注意因为有新生儿黄胆的,现在胆红素已经很高了,和母乳也不一定有关系的。
意见建议:那你你及时可以带孩子就医检查下的。如果和母乳有关系,可以及时先停止哺乳,一般像这样胆红素和母乳没有关系的。
有用0
刘勇 医生会员 泰山医学院 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泌尿外科
已帮助用户: 25516
问题分析:你好,新生儿黄疸发现、治疗及时一般可以痊愈且不会留下后遗症的
意见建议:不过治愈后仍要注意孩子这方面的尽量保持每年一次的胆红素等检测。祝您的孩子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跟血型有关系的,溶血性黄疸分ABO溶血和RH溶血,ABO溶血发生于母亲血型是O型,父亲血型是A型、B型或者AB型。RH溶血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血,一般都在第二胎容易发生溶血,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母亲o型血,新生儿黄疸,考虑与父母双方的血型相关。
虽然临床上不是所有的黄疸都与父母的血型有关,比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但也有些原因造成病理性黄疸。其中,ABO溶血是溶血性黄疸的主要病因,如果母亲o型血,爸爸A型血,生的孩子则可能会有溶血性黄疸。在出现黄疸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饮食以及大便的颜色,如果黄疸消退以后不再出现,大可不用担心。如果黄疸反复出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的黄疸和母亲的饮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使是母乳性黄疸,也跟母亲吃什么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整个哺乳期期间,还是提倡母亲以清淡饮食为主,忌油炸的食物。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新生儿黄疸多久会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足月儿的症状一般在3-5天后就会出现,两个星期会自行消失,早产儿的出现时间和消退时间会稍晚,通常早产儿的消退时间一般在三到四个星期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在哺乳期间也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对成人和儿童造成伤害。新生儿黄疸一般会在两周后继续不消退,考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对症处理。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新生儿刚出生两到三天的时候,可能会开始出现黄疸,在四到五天达到最高峰,然后在六到七天逐渐消退,两周左右的时间完全消退,这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采取治疗。
黄疸的正常值,在出生以后24小时之内儿不超过六,48小时之内的不超过九,72小时之内不超过十二,五天左右黄疸值达到高峰,但也不能超过十五,这就是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左右出现,4-5天达到高峰,6-7天后逐渐消失,最长2周左右才会完全消失。黄疸值是指出生后24小时以内的婴儿小于6,48小时以内的婴儿小于9,72小时以内的新生儿小于12,4-5天出现黄疸的峰值不会超过15,这是生理性黄疸的最高数值。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