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孕妇羊水栓塞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发生时应怎样处理...

会员188817 已回复
你好:请问孕妇羊水栓塞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发生时应怎样处理为好?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黄红远 医师 四川省雷马屏监狱医院 内科
擅长: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
已帮助用户: 256102
你好,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引起的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发生于足月妊娠时,死亡率很高。但发生率并不高,也用不着过于的紧张和担心的。羊水栓塞起病急,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过强,急产,羊膜腔压力高是羊水栓塞发生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剖宫产术中生理、病理血窦开放是其发生的诱因。所以怀孕期间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有这些病理因素时及时处理就可以了。因为发病急,最好能注意预防,发生时不太好处理。
有用0
关注
王倩 医师 南和县医院 妇产科
擅长: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
已帮助用户: 68292
指导意见:羊水栓塞的病因主要是有污染羊水中的有形物质如:胎儿毳毛,角化的上皮,胎脂和胎粪,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羊水栓塞的发病率为4-6/10万人,如果发生于足月妊娠产妇死亡率高达80%以上,所以早诊断,早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预后。所以羊水栓塞在产科中是比较急和危重的分娩并发症。
有用0
相关问答

羊水栓塞,其实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这是一种由羊水和内容物在生产期间进入母亲体内,从而导致的一种过敏性症状。
羊水栓塞的发病率比较低,其病因不明,首先是羊膜腔内的气压太高,尤其是在分娩的时候,羊膜腔内的压力会增加,羊水会流入破裂的血管。其次是血窦开放,然后还可能是胎膜破裂。
孕妇发生羊水栓塞需要积极治疗,否则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羊水栓塞。
孕妇如果想要预防羊水栓塞,需要在怀孕期间定期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有不适的症状,需及时跟医生说明,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进行调理。羊水栓塞多发于高龄、胎膜早破、子宫发育不良的孕妇,如果确诊羊水栓塞,最好选择剖腹产的方式终止妊娠,避免导致孕妇子宫有破裂的可能。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对于羊水栓塞,孕妇并没有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因为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很低,而且羊水栓塞的发病时间短,危险性大,死亡率也高。
对于大龄初产妇和经产妇来说,羊水栓塞的几率很大,需要严格的控制,要严格掌握人工破膜的适应症,要掌握好使用的适应症,要知道剖宫产的适应症,在穿刺羊膜之前,要注意保护好开放的血管,注意胎儿的死亡,胎盘的早期剥离,注意出血和凝血,防止产伤,防止子宫破裂,以免出现羊水栓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虽然羊水栓塞的发病率很低,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十分严重,会导致胎儿和怀孕妇女的生命危险。
要防止发生羊水栓塞,要加强孕期的护理。如果出现了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早剥等症状,那么一定要及时就医。需要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治疗,合理应用催产素,掌握剖腹产术的操作规范。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羊水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因为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多器官衰竭。羊水栓塞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氧合度、维持血液动力学、抗过敏药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全面监控和产科处理,因为在生产前出现羊水穿刺时,要考虑是否要立即停止妊娠,如果心脏骤停,则要做心肺复苏。如果是脏器功能损伤,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羊水栓塞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指在分娩过程中或胎盘娩出后半小时内,由于羊水及其有形成分进入母体的循环中,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骤停等。孕妇应加强产前检查,注意诱发因素,及时发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注意观察产程进展,正确使用缩宫素,严格控制破膜时间。怀孕期间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要放松心情,避免外伤。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