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并除颤两次后血压一直低怎么回事

会员39240031 0 已回复
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并除颤两次后血压一直低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宋现伟 主治医师 威县中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擅长各种内外科疾患处理,对儿科、妇科炎症诊断均积累...
已帮助用户: 189369
指导意见:你好,患心肌梗塞,你还是考虑去医院做心脏支架吧,祝你健康。
有用0
关注
张哲 威县第三人民医院 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儿童保健,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湿疹等
已帮助用户: 185083
指导意见:你好,心肌梗塞通常与冠心病有关的,是冠状动脉阻塞 所致,是很危险的疾病,积极抢救与治疗有可能改善,病情稳定后应该考虑作介入手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梗塞急性期75%~95%患者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有4种主要类型:
1、致密性心律失常等,若心室颤动,心室停搏等,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须紧急抢救。
2、对血液动力变化影响较大的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会加重病情,若出现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应及时给药或采取机械措施转搏。
3、促发异位早搏重度心律失常,若R波落入T波,则为室性早搏,对这种早搏,及时鉴别并积极应对是十分必要。
4、良性可逆心律失常,若偶有房性或交界性早搏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过缓,曾有房室传导阻滞等,对此类心律失常,可不作特殊处理。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塞又称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前者在超急性期表现为T波高尖,急性期ST段弓背升高,多导联ST段上升。在恢复期、陈旧期,ST段的下降、T波的双向、倒置都会导致梗塞相关的导联的病理Q波的形成。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可能导致T波的双向或倒转。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时需要格外地关注,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心肌梗塞病人并发消化道出血时的说法,通常出血量有时特别大,出血也特别快,此时应充分注意,应及时给病人补液,抗休克,并对病人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与体征进行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尤其是病人是否有再次流血的机会。此外,还要注意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这些对于判断梗塞部位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应考虑到病人心功能变化,由于心肌梗塞病人心功能普遍较差。如果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就需要立即停止治疗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塞典型临床表现是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前几天会出现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劳累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等。其他典型的症状是胸痛,大部分病人会感到疼痛,疼痛难忍,有濒死的感觉,持续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多是几个小时,可以是刀割针刺和烧灼样的感觉,通常发生在胸骨后面、心前区或者心脏前部。建议患者及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缓解疼痛。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直系亲属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其孩子患类似病症的可能性会提高5-6倍,也就是说,基因异常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有一些后天的因素,比如肥胖、抽烟、酗酒、工作压力过大、心情不好,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塞一般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情况下,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易得急性心肌梗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一般会出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悸、发热等症状,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易得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