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伍阿姨一向身体非常的健康可是最近突然发高烧了烧...

会员37222090 4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邻居伍阿姨一向身体非常的健康可是最近突然发高烧了烧了几天后伍阿姨不得不去医院了医生说她这是嗜红细胞综合征要住院检查家人有点担心想知道要检查什么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嗜红细胞综合征要做哪些检查?(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国栋 医师 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中心卫生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 2485
指导意见:你好检查的相关项目有: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指数;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寿命;红细胞烯醇化酶;红细胞腺苷酸激酶。
有用0
相关问答

降温方法传统物理降温法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发热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在孩子发烧的这段时间,身体新陈代谢比较快,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来满足身体的新陈代谢,如果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出现脱水和虚脱的情况。
首先,要让孩子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做些果汁,如果孩子在发烧期间消化道功能下降,可以选择清淡的饮食,避免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如果孩子的肠胃不好,可能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可以多喝一些白米粥、小米粥、绿豆粥、南瓜粥。还可以用来煲一些鸡汤、鱼汤、排骨汤等,不仅能补充宝宝的营养,还可以帮助孩子的病情恢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宝宝夜里突然发高烧的话,可以通常以下几点进行治疗。
1、测量体温,如果腋表体温超过38.5度的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要药物进行治疗。
2、同时可以通过贴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进行治疗,通常有助于降温。
3、还可以让宝宝适当多喝水,以便出汗降温。
建议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宝宝夜里发高烧可以使用药物、物理方法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发烧是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如果宝宝夜里发高烧,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比如头孢克肟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来治疗,比如可以联合小儿退热贴、退热栓以及温水擦浴等退热方法来治疗。
宝宝夜里发高烧,首先应该给宝宝测量体温,观察宝宝的体温情况。如果是低温,可以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宝宝的额头,脖颈等;如果是高烧,就要给宝宝服用药物了,这个时候要先给宝宝服用布洛芬颗粒,同时用退热栓给宝宝塞肛,这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另外,也要给宝宝多喝水,保证宝宝体内充足的水分,适当调节室内的温度,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在36-37℃之间。高热通常在39℃左右,主要是因为多种病原体的影响,比如:病毒、病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寄生虫等。要想从根源上消除孩子发烧,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需要进行抗病毒或者是抗菌的治疗,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和口服药物来进行降温。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检查,防止病情延误。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发高烧的处理方法如下:
适当减少服装,帮助婴儿散热的温度超过38.5°C时,然后要马上服用退烧药,服用退烧药并不影响住院后的检查。不过,很多家长并没有注意到孩子发烧时喝开水对身体会有好处,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建议务必让孩子多喝温水,由于退烧药以发汗机制冷却。孩子感冒时,身体里有大量水分,需要及时补充。如因患病,饮水量的不足会造成血容量的缺乏和身体水分的短缺,会有孩子发热不退的情况。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