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肌部...

会员35245776 23天 已回复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肌部小缺损描述:儿童先心病筛查:肺动脉瓣前向血流明显加速,峰值流速5.3m/s,压差114mmHg.肺动脉增宽(考虑窄后扩张)。房间隔中部见4mm双向分流信号。室间隔肌部见约2mm细束双向分流信号。主、肺动脉间未见异常分流信号。右心轻度增大,左心不大。心包腔内未见明确液性暗区。各瓣膜回声、活动及血流未见异常。各房、室不大,主动脉及肺动脉不宽。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厚度及运动未见异常。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腾松 长治市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 63400
问题分析:你好,房间隔缺损的话,一般对身体的影响不大,很少导致心功能异常的可能,。
意见建议:建议定期超声随访小孩心脏发育情况,必要时可以考虑二期手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这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如果有瓣膜问题,有必要考虑是否进行手术。如果阀门问题仅仅是由阀门引起的,一般可以考虑通过一些换瓣的手术加以解决,先天性心脏病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完全治疗好转的。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肺动脉瓣狭窄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一种类型。
肺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可能会单独存在或作为其他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如法洛四联症、卵圆孔未闭等。若跨瓣压差<30mmHg,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这种疾病属于比较严重的,在发病后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并注意日常护理,以便于控制病情发展。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若肺动脉狭窄轻微,一般无需手术,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度至重度狭窄,要先纠正酸中毒,控制心衰,手术前可考虑应用相关药物E以保持肺动脉导管开。放,改善氧合。首选的方法是应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的肺动脉瓣,大多数可有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若右心室压力高达150-180mmHg,提示严重梗阻,应紧急行手术,切开狭窄的瓣膜。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通常情况下,胎儿室间隔肌部小缺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就是胎儿室间隔缺损。如果是单纯的室间隔缺损,那么宝宝的生长发育并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如果不能彻底封闭,可以做手术,这样对宝宝的发育没有任何的影响,可以让宝宝顺利的出生。同时存在心血管系统、系统发育异常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尽快去上级医院进行心脏手术。对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目的是看肺动脉狭窄的程度,看是否是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或严重狭窄,然后决定是否要求瓣膜修复或瓣膜置换手术。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肺动脉瓣狭窄是先天性的,90%是单纯的肺动脉瓣狭窄,10%的患者会出现其它的心脏异常。在第六周,人体还未发育成正常人类形态时,还处于胚胎阶段,此时肺动脉瓣会逐渐成型。在这种情况下,孕妇患风疹、感冒、感染、服用药物等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肺动脉瓣的形成。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瓣会变窄,早期并不明显,到了10-20岁,才会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此时可以听到患者胸骨左侧缘,2、3肋间有3级或更高的压缩期杂音,通过胸部X光可以看到,右侧心室要比普通的右心室大很多。此时做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瓣狭窄,可以确诊为肺动脉瓣狭窄。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