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深侧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出血

会员32026887 34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鼻涕不断憋气鼻粘膜干燥发痒、头痛、鼻塞头晕好几年了经常吃药彻底治愈鼻炎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振杰 主治医师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牙外伤,牙髓炎,口腔肿瘤,口腔溃疡,龋齿,牙龈炎,...
已帮助用户: 21722
指导意见:鼻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起居有定时戒除烟酒注意口腔清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用冷水擦浴勿穿湿衣服、鞋袜因背凉脚冻易引起伤风感冒居室也要通风透光衣服勤换被褥常晒药物有依赖性建议遵医嘱使用切记盲目选择药物建议还是去正规耳鼻喉医院进行治疗
有用0
黄彩全 医师 五官科
擅长:治疗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慢性扁...
已帮助用户: 101
问题分析:你好,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其发病因素有:遗传因素,花粉、真菌、屋尘螨、动物皮屑、牛奶、蛋类、鱼虾、肉类、水果,甚至某种蔬菜等抗原物质的刺激。鼻炎的危害比较大,故在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就采取治疗措施,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意见建议:在生活饮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早上起来跑步,有助于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 2、日常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鱼虾等腥味的食物要少吃; 3、用手按摩鼻的两侧,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4、用盐水洗鼻可以有效地清洁鼻腔,能调节鼻的湿度和促进鼻腔的血液循环; 5、要提防感冒,感冒也会容易引发鼻炎的。
有用0
王健
擅长:咽喉、头颈区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
已帮助用户: 98114
问题分析:你这个估计是慢性鼻炎的症状,我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到医院具体确诊过。没有确诊,盲目治疗效果是不会好的。对于鼻炎,只要确诊 是可以治疗好的。
意见建议:首先你这个情况,建议你先确诊,然后再针对性治疗,你自己之前可能也没有明确确诊过,就盲目治疗了。对于这个情况我是不建议的。看病都是要先确诊、才好针对性治疗,这样才有效果。
有用0
相关问答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这个是属于鼻腔的疾病,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处理需要根据严重程度。
指导建议:建议耳鼻咽喉科就诊,如果鼻甲肥厚的比较严重,那就需要通过手术处理,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先采取药物治疗,糠酸莫米松鼻炎喷雾剂,口服鼻炎通窍颗粒等药物,结合临床医生的医嘱下来处理。

任正新 主治医师 其他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58958
擅长:全科、体检分析、检验

宝宝多属于普通感冒的症状,家长应当先注意观察,不要用药。这期间母乳,妈妈饮食要清淡一些。尤其要注意避免着凉。可以适当地给宝宝多喂一些水,多穿一些衣物,多盖一些被褥,帮助孩子发汗,有助于感冒的恢复。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怀孕鼻炎打喷嚏的处理方法如下:
怀孕前就要积极将此类疾病或相关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如过敏性鼻炎需积极检测过敏原,明确过敏原种类,进行更好的预防,尽量避免接触。孕期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患者无需惊慌,部分药物在孕妇怀孕期间可以应用,如鼻用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仅在鼻腔表面发挥作用,生物利用度较低,吸收入血的比率较低。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宝宝鼻炎,在家庭护理的时候,可以通过擦鼻翼和揉迎香穴缓解过敏反应的症状。如果孩子的症状非常严重应该领着患儿到专业的科室就诊,找出致病的变应原后,应设法避免接触或食用。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打喷嚏、流鼻涕、鼻塞被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如果这些症状刚刚出现,患者可以煮姜汁,趁热喝。如果出汗,症状会改善很多。如果症状严重,可以服用一些药物,如莲花清瘟胶囊和清开灵颗粒。热毛巾可以涂在鼻子上来改善鼻塞症状。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怀孕了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治疗。
孕妇在孕期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多是因为没有注意保暖,受凉后引起的感冒导致的。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则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安全药物来控制感冒的症状,比如板蓝根冲剂等。孕妇在孕期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