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性心肌炎吃什么药

会员1141360 已回复
白喉性心肌炎吃什么药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伟 医师 河北省霸州市医院 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外科
已帮助用户: 49389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给予白喉抗毒素4万~10万U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40万~80万U肌内注射,1次/d,疗程7~10天。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40mg/(kg?d),分4次口服,疗程同上。此外,利福平、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也有效。   2.绝对卧床休息 一般卧床休息时间不少于2个月,直至心脏完全恢复,因为有时极轻度的体力活动,如在床上坐起,去厕所大小便,即可能引起猝死。   3.适当应用营养心肌的药物 如ARP、CTP、辅酶A、泛癸利酮(辅酶Ql0)、维生素B1、维生素C、肌苷及1,6-二磷酸果糖等。   4.纠正心衰及周围循环衰竭心衰者应给予低钠饮食和限制水分摄入,慎用洋地黄类制剂,一般可先给予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苷K),成人每次0.125~0.25mg,儿童每次 0.007mg/kg加50%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视病情可应用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洋地黄用量应控制在常规剂量的1/2~2/3,以免发生中毒(此时病人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易致过量中毒,应用时剂量宜小,但效果多不明显)。如并发周围循环衰竭时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间羟胺等。   5.纠正心律失常 对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排出量减少者,可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或异丙肾上腺素0.5~1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缓慢静脉滴注,必要时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如出现心动过速,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应用利多卡因、溴苄铵或普鲁卡因胺等治疗,但剂量应比常规用量小,以免过度抑制心肌。此外,尚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及支持疗法等,均不容忽视。
有用0
相关问答

白喉性心肌炎是因为喉棒状杆菌感染之后,会出现导致心肌炎症性疾病,是白喉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平时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白喉性心肌炎的病发是因为由于白喉杆菌释放毒素所导致的,会导致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及心肌损伤,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还可能是由于他人的飞沫传染的原因导致,由于飞沫传染的原因容易导致受到细菌的感染,也就会诱发出现白喉性心肌炎,从而影响身体。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爆发性心肌炎患者通常不可以自行服药,而是要及时就诊,接受系统治疗。
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的心肌炎。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流行性感冒,病情在短期内会有严重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而后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不能在家服用药物,要及时就医,以降低并发症和猝死的危险。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旦发现过敏性心肌炎,患者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过敏性心肌炎的患者是可以应用激素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还需要应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同时还要注意补充钙质。
此外,还要注意休息,给予生活护理,进食易消化、清淡食物,同时建议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张文娟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1岁宝宝心肌炎通常可以遵医嘱吃阿昔洛韦、辅酶Q10、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等,具体分析如下:
1岁宝宝心肌炎,应该先到就医,看看是不是病毒性心肌炎,还是细菌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口服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同时还可以口服辅酶Q10、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等营养心肌细胞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运动。平时多吃一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儿童心肌炎可以吃改善心肌营养的药进行治疗。
儿童心肌炎可能是受到病毒感染导致的,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心率失常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改善心肌营养的药进行治疗,比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等药,能够营养心肌,从而改善病情。也可以遵医嘱吃生脉饮或者黄芪口服液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儿童应该多注意休息,尽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