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4.61中性细胞比率21.9%50.0-7...

会员26658422 1 已回复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4.61中性细胞比率21.9%50.0-70.0淋巴细胞比率75.5%20.0-40.0单核细胞比率1.8%3.0-8.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5%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3%中性粒细胞数1.012.0-7.0淋巴细胞数3.48单核细胞数0.090.12-0.8嗜酸性粒细胞数0.020.05-0.50嗜碱性粒细胞数0.01红细胞3.76血红蛋白111红细胞压积32.335-49红细胞平均体积85.9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9.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44红细胞分布宽度-SD56.639.0-53.9红细胞分布宽度-CV15.011.6-14.6血小板382100-300血小板分布宽度15.8平均血小板体积8.1血小板压积0.31后面标注正常值的都是有些出入,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数,请大家帮忙看看,是什么问题??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庆松 医师 冠县甘屯卫生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
已帮助用户: 38128

意见建议:您好,上述检查结果意义不大的,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等分析。
有用0
相关问答

孕期淋巴细胞比率偏低的因素如下。
孕妇在怀孕期间检查出淋巴细胞比率偏低的情况,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患有疾病。如果有淋巴细胞偏低的情况,但是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可以不用进行处理,是不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的。如果孕妇有异常症状出现,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避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中性细胞比率偏低见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引起淋巴细胞升高,导致中性粒细胞比例相对降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下降。严重细菌感染。特别是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导致骨髓造血受到抑制,而外周耗损增多,导致粒细胞明显降低。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孕妇中性细胞比率偏高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如果孕妇中性粒细胞有升高的现象,可能与孕妇自身生活习惯或是身体素质不佳有关,如果孕妇抵抗力降低,是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高的情况的,平时长期熬夜、精神状态不佳、有不良习惯等都会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孕妇及时调整自身生活习惯,如果精神紧张,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进行缓解,此类症状不用进行治疗。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如果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而且有发热,全身酸痛,咽部不适感,中性粒细胞比例低,淋巴细胞比例高,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例如流感等。如果患者同时出现了全血细胞减少,并且有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有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做骨髓穿刺,以及骨髓活检等检查来明确。如果患者白细胞是明显升高的,而且又没有特殊症状,要注意排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妊娠后期排泄后会有小肚子的疼痛,这是因为膀胱炎,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受寒或者是病菌的上行感染造成的,到了怀孕后期,由于抵抗力降低,导致了尿频尿急、小便后小腹的胀痛等症状。
建议到医院做一下超声波和尿液的常规检测,如果确定了,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一些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的药物,平时要多休息,多饮水。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宝宝淋巴细胞比率78.54,如果没有不适,没有问题;如果出现不适,可能有问题。
宝宝的白细胞变化可能因为年龄差别而变化。如果宝宝除了淋巴细胞比率升高,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一般没有问题,家长注意密切观察即可。如果宝宝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家长应该带宝宝到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