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前因肺炎引起肝脓肿,治疗31天后脓腔缩小为25毫米乘以...

会员2 72 已回复
2个月前因肺炎引起肝脓肿,治疗31天后脓腔缩小为25毫米乘以21毫米,发烧等症状消失,出院15天后又发烧到39度,脓腔为36毫米乘以39毫米,消炎用药后11天未发烧。细菌性肝脓肿是否容易复发及治愈标准如何。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闫铁 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科医院 内科 三级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219338
指导意见:是的,您现在还是需要验血检查确定的,再针对您的情况治疗的,还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的。
有用0
医生会员
擅长:
你好: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肝脓肿诊断明确,应收住院根据其性质分别采取不同治疗。病情较轻的阿米巴肝脓肿可门诊服用甲硝唑或甲硝达唑0.4-0.8g。口服3/d,疗程5-10天,或静脉点滴1.5-2.0g/d。哺乳期妇女,妊娠3个月内孕妇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氯喹:成人第一、二天1g/d,第三天以后0.5g/d,疗程2-3周。细菌性肝脓肿必须住院治疗。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请点击右下角"采纳为答案"给我鼓励和支持.
有用0
相关问答

肝脓肿多为真菌或细菌感染所致,此外溶组织中阿米巴原虫可能存在,存在危及生命的危险,必须及时治疗,可因腹腔内有感染累及肝脏所致,可做些CT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再经抗生素治疗及手术切开引流完全痊愈。
肝脓肿除了需要针对病症治疗外,因为肝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还可以采取部分保肝治疗。治疗期间戒烟戒酒,饮食清淡。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肺炎引起的发烧,首先一定要先做退烧处理,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度,那么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退烧,如果体温已经超过了38.5度,最好可以服用一些退烧药或者进行静脉注射。由于发烧是由于肺炎引起的,因此还应该服用一些治疗肺炎的药物以及抗生素。孩子平时的饮食以清淡、不油腻为主,最好吃些富含热量、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肺炎出院后又发烧,很可能是肺炎疾病又复发了,或者是自身的抵抗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而发生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另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者是老年人患者,很容易会反复的发生新的肺炎。肺炎患者出院以后,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巩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会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局部的支气管狭窄或者堵塞而引起阻塞性肺炎,此类患者很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因此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肺炎在出院之后又出现发烧的情况,首先和感染没有完全控制有一定的关系,也不能排除由于抵抗力下降而出现的反复受凉感染。在体温超过38度5以上,需要加用退烧的药物进行治疗。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糖尿病会导致肝脓肿,且不以造成肝脓肿为主,但造成肝脓肿后不易痊愈,但是,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了一种慢性疾病,最后可引起肝脓肿扩大,同时也可加重。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时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积极控制血糖,以确保血糖处于点评范围内,才能缓解肝脓肿症状,才能促使其痊愈。另外还要注意到饮食上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高糖食物要加以节制,不能过多摄入。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亦相对较低,抗感染也较差,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治疗时,那么很可能会出现肝内炎症或者化脓等现象。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宝宝肺炎出院后又发烧,家长可以带宝宝住院。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常见的症状有咳痰、咳嗽、发热等,宝宝肺炎出院后又发烧是宝宝的病情有反复的表现,为了避免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家长可以带宝宝住院进行治疗,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小孩子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来治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