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感需要做哪些检查

会员1141360 已回复
小儿尿感需要做哪些检查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XYWY Pro 1 主治医师 内科
擅长:擅长消化道疾病的诊疗
已帮助用户: 52700
  1、尿标本收集 外阴清洗后再用1:1000瓣洁尔灭冲洗,留中段尿送检。因其简便易行,是目前最常用的留尿方法。小婴儿可用消毒塑料袋固定在外阴部留尿,但如30分钟未留到尿流需再次消毒。导尿有带入细菌的危险,一般尽量不用。耻骨上膀胱穿刺因其在完全无菌条件下进行,结果可靠,对中段尿或导悄结果可疑者可采用。本法简便安全,术后24小时内有血尿者仅为0.6%.   2、尿常规 清洁中段尿沉渣中白细胞>5个/HP应考虑可能为泌尿系感染。如白细胞聚集成堆或见白细胞管型及蛋白尿者则诊断价值更大,后二者更可说明肾脏受累,但仅检出白细胞乾尚不足以诊断上尿路感染。   3、尿培养及菌落计数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正常膀胱中虽无菌,但排尿时可有杂菌污染,健康小儿中段尿培养60%~70%可有细菌生长,导尿培养者38%可有菌,但菌落较少,因此只根据有无细菌生长作诊断依据往往发生错误,必须同时作菌落计数。菌落计数10万/ml以上可确诊为尿感,1~10万/ml为可是疑,少于1万/ml多系污染女孩如二次尿培养菌落均在10万/ml以上,且为同一种细菌更可确定诊断。男孩如尿标本无污染,菌落在1万/ml以上,即应考虑菌尿的诊断。采取新鲜尿液对培养很重要,如不能即时培养,应随即放在4℃冰箱内。   4、尿液直接涂片找菌 用一滴混匀的新鲜尿,置玻片上烘干,用美蓝或革兰氏染色。若在油镜下每个神都能找到一个以上细胞,表明尿内细菌在10万/ml以上。此法简单迅速,有一定可靠性,对诊断有意义。   5、菌尿辅助检查 常用者有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本病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90%。此法简便、可靠,无假阳性,但如尿中缺乏硝酸盐;大量利尿或使用抗生素时可为阴性。
有用0
相关问答

泌尿感染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中医和西医相结合治疗。中药可以选择清热利尿的药物治疗,西药可以用抗炎药治疗。因为症状就是有尿路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本病多发生于已婚育龄妇女,由于生理解剖的缘故,女性的尿道短,而之所以很容易患尿路感染。

李玉涛 主治医师 外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泌尿感染需要注意平时多喝水,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外阴卫生,感染期间禁止性生活。可以去医院化验一下尿常规,口服药物消炎治疗。出现泌尿系感染可能是平时喝水太少、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日常经期外阴卫生不良或是性生活交叉感染等因素影响的。

李玉涛 主治医师 外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男性泌尿感染主要是看自己尿路感染的程度,大概需要三五天左右的时间,注意清洁以及多喝白开水,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少吃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尿路感染基本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繁殖速度快,需要抑制其繁殖,病菌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李玉涛 主治医师 外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女泌尿感染症状可以用药治疗。也可以吃消炎的药物,或者是用洗的药物之后,就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情况,不要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导致细菌侵害的更加严重。可以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李明 副主任医师 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衣原体泌尿感染治疗需要多久,非要看个人体内的病毒含量来决定的,一般就是在七到十天左右,除了接受规范的治疗之外,在饮食上也要格外的主要,不要吃辛辣刺激或者是海鲜类的发物。

李玉涛 主治医师 外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泌尿感染一般需要输液5~7天,一般尿常规检查正常后,再改口服药物三天就可以停药。平时要大量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饮食宜清淡,不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勤换内裤,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李玉涛 主治医师 外科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