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得了胰岛素瘤应该注意什么

会员1141385 已回复
胰岛素瘤 得了胰岛素瘤应该注意什么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朝文 医师 广宗县妇幼保健医院 皮肤科 一级甲等
擅长:皮肤科
已帮助用户: 165823
指导意见:你好,建议您可以选择当地的三甲医院或者专科医院检查治疗的,治疗效果还是有保证的,祝您身体健康!
有用0
XYWY Pro 2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擅长:擅长妇科疾病的诊疗
已帮助用户: 93896
  一.化验室检查   1.空腹血糖测定   禁食15小时,空腹血糖在2.78mmol/L以下者,可确诊为胰岛素瘤。对一些轻症病人,禁食可延长至24~48小时以上,以诱时发作。本病病人多在禁食15~36小时内出现低血糖症状,如果禁食60~72小时仍不发作,可排除胰岛素瘤。   2.胰岛素测定   测定病人的空腹或发作时周围静脉血胰岛素水平,是确诊为胰岛素瘤的直接依据。正常人空腹周围血胰岛素水平为5~30μU/ml,平均低于24μU/ml。本病病人不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即使在低血糖状态下胰岛素水平仍然高(可达100~200μU/ml),为本病最特异试验。   除了空腹测定外,还可在手术中经门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方法为:手术中在办理输葡萄糖液前用细针穿刺门静脉主干取血,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如门静脉主干血的胰岛素大于100μU/ml时,应考虑有胰岛素瘤存在的可能,如胰岛素值大于200μU/ml,可诊断为胰岛素瘤。此法在诊断上的特异性优于周围静脉血所测定的结果;也可用于判断胰岛素瘤是否已切除完全。   3.空腹周围静脉血胰岛素浓度与葡萄糖浓度的比值(IRI/G)诊断法   病人禁食15~72小时,再检测周围静脉血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并计算胰岛素(IRI)和葡萄糖(G)比值。正常人IRI/G小于0.3;如大于0.3可诊断胰岛素瘤。本方法比单独测定胰岛素或血糖更为准确。   4.甲磺丁脲(D860)激发试验   甲磺丁脲可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产生持续3~5小时的低血糖。   (1)静脉法:早晨空腹抽血测血糖后,静脉注射甲磺丁脲(20~25mg/kg体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注射后5、15、30、45、60分钟各测血糖1次,第2、3小时每半小时测血糖1次,观察血糖变化。正常人在用药后半小时血糖达最低值,1.5~2小时恢复正常。胰岛素瘤病人注药后5~15分钟出现明显低血糖,且2~3小时后低血糖仍不恢复。   (2)口服法:口服甲磺丁脲和碳酸氢钠各2g,然后每半小时测血糖1次,连续5小时。正常人于服药后1~3小时内血糖达最低值;胰岛素瘤病人可早期出现血糖最低值,且持续3~5小时血糖不回升,血浆胰岛素含量增高。   进行甲磺丁脲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D860不敏感者可出现假阴性;②空腹血糖低于2.78mmol/L时不宜做此试验;③肝硬变病人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   5.胰高血糖素试验   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1mg,每30分钟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30分钟内血糖迅速升高,而胰岛素浓度下降;注射后1~1.5小时血糖降至正常,2小时后出现低血糖,而胰岛素含量升高。如果血糖低于2.5mmol/L,胰岛素>100μU/ml,即可明确诊断。正常人无低血糖表现。本试验阳性率达80%,且较甲磺丁脲法安全,准确性更大。   6.胰岛素原与胰岛素比值测定   正常人胰岛素原与胰岛素的比值不超过25%;而胰岛素瘤病人的比值增高;有恶性变时更加显著。   7.其他试验   L-亮氨酸试验、钙剂激发试验、血清C-肽测定等都对胰岛素瘤的诊断有帮助,并有助于排除其他低血糖的原因。   二.定位检查   1.无创性检查   (1)B超:由于B超检查具有简便、无创和费用低廉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ayo医院报道一组胰岛素瘤病人,术前B超的定位诊断率为59%。而Michigan大学报道的阳性率仅为25%。因此,不能单纯依靠B超进行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   (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中,CT是最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且增强扫描比平扫的敏感性更高,能更好地了解肿瘤与胰腺、胆总管之间的关系。但是各家报道的阳性率也有很大差异,Broughan、Dunnick报道CT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率大于60%,而Mayo医院的资料是35%,Vinik等报道仅为15%。   (3)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随着核磁共振检查的逐步推广,也已开始用于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由于本项技术开展较晚。而胰岛素瘤又十分少见,故目前尚无大宗检查应用报道,一般认为其敏感性与CT相仿。   2.有创性检查   (1)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由于胰岛素瘤含有丰富的血供,通过高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脾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尤其是结合运用数字减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新技术,可使准确定位率更高。多数作者报道腹腔动脉造影对于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率达80%(Fraker和Norton84%,Fulton等88%),但也有的稍低一些,仅为52%。   (2)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系统置管分段取血(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ortal Catheterization Sampling,PTPC)测胰岛素:本方法又称选择性门静脉系统分段取血(Selective Portal Venous Sampling,SPVS)其方法是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并将导管插入至脾静脉,分段抽取胰腺引流血管的血,测量其胰岛素含量。将各段的测值作一曲线,激素峰值所在的区段就是肿瘤的位置所在。应用PTPC判断肿瘤部位具有很高的符合率,Vinik和Roche等报道其定位符合率分别为81%和95%,而Fraker和Norton的资料则达到100%。国内曾宪九等自1981年开始应用此法定位胰岛素瘤,检测的6例病人均获得成功。   (3)术中B超:本方法对于位于胰腺头部、位置深、体积小的肿瘤的诊断尤为适用。胰岛细胞瘤9islet cell tumor)容易与周围的胰腺实质相区别;也有助于识别肿瘤与周围大血管、胰腺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关系。Grant等对36例胰岛素瘤病人进行术中B超检查,定位诊断率为90%。   (4)选择性动脉注射美蓝(selective arterial methylene blue injection):由于胰岛细胞肿瘤能选择性地结合美蓝等生物染料,通过动脉或静脉注射美蓝,有助于寻找胰岛素瘤的所在部位。Fedorak等介绍在手术当天早上进行超选择性腹腔动脉插管,将一根5.0F号动脉造影管留置在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脾动脉。术中将2ml消毒美蓝快速注入导管,15秒钟内整个动脉供血范围内的组织全被染成蓝色,2分钟后,肿瘤以外的正常胰腺组织均已褪色,而肿瘤部位的染色可持续15分钟以上。Cordon报道从周围静脉滴注美蓝(5ml/kg体重),溶于1000ml糖盐水内,半小时注完,1小时后观察,正常胰腺组织染色浅蓝色,肿瘤则为深红蓝色。但国内少数单位进行类似检查,却未能取得类似结果。
有用0
相关问答

胰岛素瘤发病的原因可能与胰岛素能力下降,低血糖有一定的关系。病人可能会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发冷,出冷汗等低血糖的症状,甚至会昏迷,出现一些精神症状。特别是没有吃饭,空腹的时候容易发作。主要是手术治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可能表现为头疼、俯视、焦虑、饥饿、行为异常、神志不清,或者昏睡、一直昏迷,也可能出现一过性惊厥、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像脑瘤的症状。还有的病人会出现出汗、心慌、震颤、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这种低血糖的发作的症状。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胰岛素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岛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低血糖表现,有四肢发麻,心慌,出冷汗,还有饥饿感,还有意识障碍,嗜睡,在治疗上,只要发现了这个问题给予手术治疗,就可以缓解胰岛素瘤引起的一些症状。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得胰岛素瘤。胰岛素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糖尿病是血糖代谢性疾病。
如果患者自身有糖尿病,也有可能出现胰岛素瘤。但是糖尿病患者不一定会有胰岛素瘤,胰岛素瘤患者也不一定有糖尿病。胰岛素瘤可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分泌不受低血糖抑制。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胰岛素瘤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严防低血糖的发生。一旦发现胰岛素瘤,应立即进行有效治疗。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胰岛素瘤疾病也可以考虑采用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是效果是比较好的,患上了这样的疾病要坚持做好治疗和护理,这样才能够看到好的治疗效果,避免造成太多的健康危害。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胰岛素瘤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这主要是和低血糖的程度有关。首先是低血糖造成的脑部症状,比如可能表现为头疼、俯视、焦虑、饥饿、行为异常、神志不清,或者昏睡、一直昏迷,也可能出现一过性惊厥、癫痫发作。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