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类风湿病能治好吗,幼年型类风湿病能治好吗

会员1141385 已回复
幼年型类风湿病能治好吗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XYWY Pro 1 主治医师 内科
擅长:擅长消化道疾病的诊疗
已帮助用户: 52700
  【治疗措施】   治疗的目的为减轻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关节畸形。由于病程较长,必须对病人及家长表示同情,耐心解释病情,取得他们的长期合作,进行随访。   一般治疗 应及早采用综合疗法,注意休息,适当营养。采用理疗、热敷、蜡疗、红外线照射,并进行体育疗法,如轻度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屈伸运动、骑小轮车等,以保持关节功能,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对严重患者要从心理上尽力支持,坚持治疗。此外,还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如有扁桃体炎、鼻塞炎及龋齿等病灶,宜尽力治疗。   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换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疗程长,症状控制后仍须维持至少半年。   (1)阿司匹林:剂量及用法见风湿热治疗节,但疗程更长,持续服用维持量需在半年上甚至数年之久。一般用药1~4周后可见效,服药10天后未见好转,就测血清水杨酸浓度,如未达到有效浓度20~25mg/dl,应增大剂量,但须警惕中毒反应。   (2)痛灭定(Tolmetin,Tolectin):其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较强,副作用较阿司匹林轻,可长期使用。对少关节型效果便佳。开始用量15mg/kg·d,渐增至30mg/kg·d,分3~4次服。每日最大量1.8g。   (3)萘普生(Naproxen,Naproxyn):属布洛芬类,疗效与阿司匹林相近,但不良反应较轻。口服吸收完全,一次给药后2~4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12~14小时,95%由肾排泄。剂量10~15mg/kg·d,分2次。每日最大量1.0g。   (4)布洛花(Ibuprofen,Brufen):且悬浮液100mg/5ml,每日剂量20~4mg/kg。开始量20mg/kg·d,第2周增至30mg/kg,分3次,服用3~6个月,效果与阿司匹林近似,但胃肠道反应较后者轻。   (5)消炎痛(Indocin,Indomethacin):开始剂量0.5mg/kg·d,渐增至2.5mg/kg·d,分3次,最大量100mg·d。对少关节型常有良效。除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过敏反应外,尚可抑制造血系统,致白细胞减少,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5)双氯芬酸钠(双氯灭痛、扶他林Diclofenac):为一种新型的强效消炎镇痛药。特点为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口服吸收迅速,服后1~2小时内血浓度达峰值。排泄快,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剂量为0.5~3mg/kg·d,分三次口服。   2.作用缓慢抗风湿药 本类药物作用缓慢,常需数月至半年才能生效,且毒性较大,故仅适用于经非类固醇药治疗病情长期未能控制,或仍处于活动进行性,有关节侵蚀危险的多关节型患儿。有(1)金制剂:硫代苹果酸钠金,金诺芬(瑞得,Auranofin);(2)青霉胺(D-penicillamine)。   3.皮质类固醇 仅适用于严重全身型并发心肺受累,或少关节型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一般采用强地松1~2mg/kg/d症状减轻后1~2周逐渐减至0.5mg/kg/d,3~4周后渐减至最小有效量,隔日顿服,并加用阿司匹林。激素与阿司匹林使用时,可使后者肾脏廓清率增加,致血浓度下降,应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阿司匹林用量。由于皮质激素可致骨质疏松、软骨破坏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发感染、生长发育落后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副作用,应避免长期使用。单纯关节炎的病例不应使用激素。慢性关节炎经久不愈时,可于滑膜腔内注入醋酸可的松。   4.免疫抑制剂 全身症状严重及进展性关节炎患者,对阿司匹要及其他非固醇类抗炎药物未见疗效,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1~2.5mg/kg·d,但副作用较大,宜慎用。近年来应用氨甲喋呤每周5~10mg/m2,晚近报道经金制剂、青霉胺及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29例患者,采用氨甲喋呤治疗,每财剂量7.5mg/m21次服或分2次,每12小时1次。治疗8~39月,18.5月。服药半年全身型患儿83%退热,关节症状半数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并认为适当代替慢性用抗风湿药。   5.其他药物 近年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一定效果。曾报道一组6例经阿司匹林,皮质激素,青霉胺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用3次,以后每月1次,疗程6~9月。结果治疗早期的3例明显好转,1例好转。但于治疗后期效果均不满意,这一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药雷公藤制剂用于治疗活动期病例,认为用药2月能缓解关节炎,达最佳疗效,但可发生副作用如腹泻、腹痛、口干、痛痒等,减量后即消失。其他药物,如保泰松、羟氯喹、硫氨磺胺吡啶等均经试用,疗效不肯定,有的副作用较大,儿科较少应用。   外科及眼科治疗 对关节强直畸形可作关节牵引,关节成形术及其他矫形治疗。必要时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虹膜睫状体炎应及时由眼科医生协助治疗,一般采用散瞳、局部用地塞米松滴剂,必要时行结膜下注射可的松。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儿童类风湿病要做体格检查、类风湿因子检测、关节X线检查。
1、体格检查:儿童类风湿病要做体格检查明确不适部位的具体位置。
2、类风湿因子检测:部分患儿类风湿因子(RF)滴度升高,临床上会把类风湿因子作为临床观察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但类风湿因子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3、关节X线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条件,早期表现为关节附近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和骨膜炎,典型者可出现骨质破坏、关节畸形、关节强直等。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怎么都不能自愈的。只能控制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不能完全治愈的,主要损害小关节,有对称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关节红肿,疼痛,僵硬,功能障碍。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于对各种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疑难疾病的诊治, 经验丰富。

类风湿治疗了一段时间现在是不可以停药的,类风湿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疾病,一般是不能够彻底的,如果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的现象。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还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和中药泡脚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类风湿的现象。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于对各种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疑难疾病的诊治, 经验丰富。

筋膜炎广义地说亦属风湿病,由于风湿性疾病属于一个大的范畴,它包括了非常多的疾病,这些受累关节均有、肌肉及周围的某些软组织如滑囊,肌腱,韧带和血管等、神经及其他疾病均属风湿病范围,因此,筋膜炎又可归属于风湿病。
筋膜炎与风湿之间有着一定联系,但又存在着明显差异。筋膜炎多由风寒或潮湿所致,局部受到外伤或慢性劳损的影响等,引起某部肌肉和筋膜及其他软组织的水肿、渗出和纤维性变引起的系列临床症状,以累及区域弥漫性疼痛为主,病症时轻时重,可以重复发生,一般多见于受寒和潮湿的情况、劳累或心情不好时加剧,在轻度活动之后可缓解。
筋膜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肩部、背部或腕踝部为主诉,常与肩周炎、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存在。也可伴肌肉酸痛乏力等、皮肤麻木或运动障碍等表现。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诊断风湿病可通过其相应的症状表现、检查项目进行判断。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有持续性的关节疼痛、肿胀、持续性的腰背痛、持续性皮疹、口腔溃疡、眼干、口干等。风湿病可以到风湿免疫科或者是中医风湿病科,在确诊的时候需要做相关的检查,主要有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湿病可以影响到病人的整个脊柱、关节和内脏,一旦确诊,可以为以后的用药和治疗提供参考。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甲氨喋呤、羟录喹、柳氮磺胺吡啶等药来治类风湿。
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了。其目的在于控制滑膜炎、疼痛、保持关节功能、预防关节变形。在RA的早期,主要是通过药物来进行。通常使用以下几种药物。
第一种是缓慢的抗风湿药物。
第二种是可以使用无载体的消炎药物。
第三重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围手术期,可以避免严重的滑膜发炎。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