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症状是胰岛细胞瘤吗?与遗传有关吗?

会员1315325 37 已回复
我从1995年4月起到现在一共昏厥过7次。每次症状都相同:先是耳鸣,听力下降,眼睛发黑,同时全身突然无力,脸色苍白,出冷汗,心里发慌。喝了糖水后症状缓解。再休息两三个小时,不需要吃药能自行恢复。我都是在发病的第二天查的血糖,正常范围内。(就是没在发病的当时查过血糖值。因为发病时太难受了,就没去医院。)我每次发病都很急,从出现不舒服,到昏厥,大概就一分钟。医生怀疑是胰岛细胞瘤。
我是教师,我这次是3月17日下午3点15分左右昏厥的,当时正站在讲台上心平气和地讲课。(我以前昏厥时也是在课堂上)18日我到市人民医院查了空腹血糖,肾功,电解质。血糖是5.16mmol/L正常,其中磷1.73mmol/L(正常值0.8—1.65),其余指标都正常。超声波检查肝,胆,胰,双肾未见异常声像图。19日我又到市人民医院查了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胰岛素,C肽。我的血压96mmHg/60mmHg.

空腹:血糖4.85。胰岛素:4.79。C肽:0.495。

餐后2小时:血糖5.59。胰岛素:27.05。C肽:1.980。
另外:这种症状与遗传有关吗?因为我的妹妹也昏厥过,不过我不知道她昏厥时的症状。她已经死了,她死时正在骑自行车,遇见我爸妈,从车上下来,未站稳就倒地了。我父母掐过她人中,虎口,都没醒过来。非常遗憾的是我妈妈不同意尸检。因此至今是个谜。我很担心我的症状跟她相同。
补充提问:
我妹妹是06年死的,她大概在02年昏厥过一次。我的父母无昏厥史,我的两个哥哥也无昏厥史

我们这里的医生建议我下次发病时不要喝糖水,先到医院查血糖,胰岛素以及C肽。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孔令臣 潘店中心医院 外科
擅长:外科,骨科
已帮助用户: 46974
你好,考虑症状和情况不排除遗传导致的,积极配合内分泌科或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全面检查对症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就是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有一部分是胰岛细胞癌,是恶性的。会出现低血糖,有些病人表现出饥饿,总是吃不饱,甚至昏迷、心跳加速,饥饿的时候发抖、出汗,一旦吃东西或者喝糖水之后,很快症状缓解。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胰岛细胞瘤通常是良性肿瘤,恶性的较少,胰岛细胞瘤虽在临床中少见,但其定性诊断不难。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除了良性和恶性肿瘤外,它们是囊性和实体性的。良性肿瘤常见于胰腺囊性肿瘤,即恶性转化率低,如胰岛细胞瘤、腺瘤、脂肪瘤、纤维瘤等,大部分可手术切除。胰腺实体瘤是恶性肿瘤,既可引起局部浸润,也可引起局部浸润。对于存在恶性病变危险的胰腺肿瘤,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胰岛素瘤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这主要是和低血糖的程度有关。首先是低血糖造成的脑部症状,比如可能表现为头疼、俯视、焦虑、饥饿、行为异常、神志不清,或者昏睡、一直昏迷,也可能出现一过性惊厥、癫痫发作。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胰岛细胞瘤多发生在胰腺尾部和体部,大部分为单发,仅有少数呈多发现。胰腺尾部大部分为良性,只有少部分可能为恶性。可以进一步到医院进行检查,针对性治疗,以免病情的加重。胰腺肿瘤位置深,往往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方能做出诊断。不少病例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多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高血压与遗传有关,在起立后出现了头晕的,不能排除是因为口服降压药问题造成的,可以考虑及时口服药物降低血压,平时一定要注意减少过度的劳累,积极的降低体重,应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直系亲属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其孩子患类似病症的可能性会提高5-6倍,也就是说,基因异常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有一些后天的因素,比如肥胖、抽烟、酗酒、工作压力过大、心情不好,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