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纹怎么预防

会员144117211 已回复
妊娠纹怎么预防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
妊娠纹是因为皮肤的弹力受到过度拉伸而形成的,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首先,保持适当的体重增长是很重要的,过多的体重增加会增加皮肤受压的程度,容易引起妊娠纹的出现。其次,定期按摩可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和弹力纤维的生成,选择适合妊娠期的按摩油或乳液进行按摩可以有助于预防妊娠纹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纹的预防效果因人而异,可以选择没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和乳液,避免过度洗澡或用热水洗澡,保持经常保湿皮肤,远离烟草和酒精等有害物质,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有助于促进皮肤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妊娠纹修复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来淡化。
通过激光治疗淡化局部的颜色差异,然后进行局部填充来改善凹陷,可以让妊娠纹与周边皮肤的外观相比,整体上有明显的改善。激光和填充的治疗要经常重复进行,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恢复和调节效果。妊娠纹应该以预防为主,出现后要有耐心,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措施来改善,从而改善妊娠纹的外观。

王晓彦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天坛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妊娠纹会导致肌肤松弛、脂肪积累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女性产后肌肤的外观和美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妊娠纹进行有效预防:
1、怀孕期间要注意保持肌肤的清洁,多沐浴,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2、在孕期控制体重的平稳缓慢增长,避免皮肤出现严重的拖拉现象,同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孕妇操,活动筋骨。
3、要强化肌肤的滋润,尤其是容易出现妊娠纹的腹部、臀部、大腿,多擦一些润肤霜或者维生素E乳膏进行保湿。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怀孕妊娠纹可以用橄榄油涂擦腹部、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来预防,具体分析如下:
妊娠纹一般是在怀孕的时候形成的,一般是由于胎儿的体积越来越大,子宫也会越来越大,到了三个月,子宫就会从盆腔中凸出,肚子的膨胀会引起腹部的弹性纤维和肌肉的膨胀,从而导致妊娠纹的形成。因此,为了防止妊娠纹,怀孕中期可以在肚子上涂抹橄榄油,或者是补充维生素E,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妊娠纹的形成主要是在妊娠期间患者腹部膨隆,皮肤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在外力的牵拉下,使皮肤变薄、变细,因此腹部皮肤就会出现紫红色花纹。建议患者可以使用专业祛疤的药膏,配合使用芦荟胶、维生素E乳修复皮肤。但是如果要彻底消除妊娠纹,建议还是要去医院选择激光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妊娠纹;也可以在早期选择使用脉冲光或者镭射治疗,可以加速纹路减退,增加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妊娠纹的严重程度。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去除妊娠纹的方法是注意保养、激光、微针疗法等等。
1、注意保养:妊娠纹后通常需要做好皮肤的保养工作,比如在局部涂抹一些维生素E乳以及积雪草霜等,通常能够增加纤维组织含量,还有助于淡化妊娠纹。
2、激光:在进行激光治疗的时候,主要是利用激光产生的波长刺激皮下胶原蛋白再生,还可以起到紧致肌肤以及消除妊娠纹的效果,价格在3000元到4000元。
3、微针疗法:微针疗法主要是利用滚轮上乔生的刺破皮肤,导入活性成分,能够为肌肤补充营养,还可以修复皮肤真皮层,从而能够消除妊娠纹,价格在5000元到6000元。

王晓彦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天坛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妊娠纹并不能完全消除,只能缓解。
妊娠纹又称膨胀纹,是在妊娠过程中由于胎儿生长过速,撕裂皮肤,导致真皮层断裂,进而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这种瘢痕是由于表皮萎缩、真皮缺失,所以导致凹陷变薄。
目前通过各种医疗手段,如非剥脱点阵激光、点阵射频以及注射PRP、某种生物活性成分,让皮肤组织新生,从而使妊娠纹变窄、变浅。但不能完全根除妊娠纹,并且需要多次分疗程治疗。通常每1-3个月进行一次治疗,治疗后需经过一定恢复期,恢复时间需1-3周不等。

张文娟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