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诊断标准

会员190957 已回复
脑梗死诊断标准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还有相关的辅助检查。临床症状一般是会表现为突然的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者是肢体麻木,有的病人还会表现为头晕,进食或者是饮水呛咳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表现为昏迷不省人事。这主要是临床的症状,但是必须有相关的辅助检查才能够确诊。一般是可以做脑部的CT,或者是磁共振来检查。如果检查显示有堵塞灶这就是属于脑梗死。
有用0
相关问答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后引起的脑组织坏死,根据梗塞的部位和范围大小不同,可以有肢体的运动,感觉甚至意识障碍,需要积极治疗所谓的脑梗塞后遗症,就是发生脑梗塞治疗后,仍然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或意识方面的功能障碍,则不需要鉴别,只要脑梗塞发病后超过半年症状仍然没有消失,就属于后遗症。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房颤是造成脑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房颤很容易形成血栓,如果是在颅脑内形成脑梗塞,如果是心脏堵塞则是心肌梗塞,因此房颤一旦出现脑梗塞,应立即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如果已经过了溶栓的窗口期,可以口服一些改善循环、抗房颤的药物,比如酒石酸美托洛尔、活血化瘀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凝药物。
总之,如果出现脑梗塞,可以通过抗凝来改善微循环和抗心律失常综合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脑梗死需要治疗的时间通常存在差异。
脑梗死一般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症状比较轻微,经过积极治疗后,可能在几天内就能出院,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也有可能是梗死面积较大,或者本身有很多基础疾病。另外,如果患者年龄较大,病情较重,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症状,治疗周期会大大延长。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死一般如果是小面积脑梗死是可能恢复的。
小面积脑梗死在早期及时正确治疗通常可以治愈,但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部分患者可能会留有后遗症,一部分患者也可能会死亡。死亡患者可能死于急性期,因为脑颅压增高导致脑疝致死,也可能死于并发症,比如泌尿系感染、褥疮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出现不适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比如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塞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风险因子可以控制
1、高血压:最容易导致脑梗塞,应及早进行高血压治疗;
2、糖尿病: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静脉滴注;
3、生活习惯:有些病人酗酒过度,熬夜,吃垃圾食物;
4、其它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也是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呼吸睡眠障碍综合症也会导致脑梗塞。
二、无法控制的风险因子
1、年龄:年龄越大,患脑梗死的风险越高;
2、性别因素:男性患脑梗塞的机率高于女性;
3、遗传因素:部分患者遗传有血管淀粉样改变、脑小血管病、血管淀粉样疾病等。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感冒并不会导致脑梗死,但是也不存在有个别的例外,感冒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发烧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机体缺水,出现血容量不足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脑梗死的情况发生,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引起脑梗死患者在感冒期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感冒药物来治疗,在此期间还要多喝一些温开水,多摄入优质的高蛋白质食物和新鲜水果蔬菜,注意多休息。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