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遗传病吗

会员1072839 已回复
心肌梗死是遗传病吗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不是遗传病。但是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倾向,也就是说父母如果有冠心病,其子女罹患冠心病的几率要高于一般人群。该病的发生主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出现心肌梗塞。建议这部分人群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戒烟戒酒,避免吃油腻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概率。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后1周内,属急性期,这个时期就是必须有良好的休息,目前还没有绝对卧床休息的要求,但切忌过度疲劳,最多也就是下床活动一下,此种状况仍应以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为条件。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度劳累,这样才能够让心肌恢复到正常状态。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均不能做劳累活动,以平常走路或做家务为主,这也未尝不可,但切忌过度疲劳,忌情绪激动。如果症状严重,患者一定要坚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和稳定斑块的药物,增加冠脉供血,控制心室率等药,也要经常到医院复诊。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吸烟和酗酒,这样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通常有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是由心脏供血的动脉,也就是冠状动脉,在动脉硬化的同时,还会出现血栓,因此,要想防止心肌梗塞,就必须要防止动脉硬化。一般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习惯中进行调整,同时还可以用药物进行调理。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利于降血小板、提高血液循环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与心肌梗塞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高血压的患心梗的几率要大于血压正常,日常生活中血压的控制对于缓解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所以平时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限制钠盐的摄入,除了按时服药,还要辅助降压的天然食物。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心肌梗死首选的检查是心电图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心肌梗死首选的检查是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初步判断心肌坏死的部位以及严重程度,之后,患者要尽快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治疗主要是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治疗上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降脂的药物。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不要长时间熬夜工作或者学习。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不能治好。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预后。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短,及时就医,积极行溶栓或支架治疗,心肌细胞坏死面积较小,对心脏功能影响不大,预后较好。但如果心肌梗死面积较大,治疗时间较晚,心肌坏死较多,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导致缺血性心肌病,预后较差。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不能彻底治愈。
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突然下降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且持续的急性缺血,通常在1-2个小时内,大部分心肌会出现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在这之后,心肌细胞的坏死纤维开始溶解,形成了肌溶瘤,然后是肉芽组织。心肌坏死是不能恢复的。我们采取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拯救了缺血性心肌,并且其预后与梗塞的大小、发生侧支循环和及时的处理有关。如果是心肌梗塞,应及时口服药物,以防止再发生心肌梗死。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